证明材料:稻茬麦行间集秸精播技术
一、适用区域
适宜于稻麦两熟地区。
二、 技术模式(技术路线)
1.机型选择
选用2BFGK-12(6)260型全秸秆茬地洁区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该机具在水稻秸秆切碎匀铺基础上,能够一次完成行间集秸、施肥、播种、镇压、开沟等多道作业工序。
2.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适宜该地区种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3.行间集秸、宽窄行种植
采用全秸秆茬地洁区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进行作业前,应注意进行机械试运转,保证整机技术状态良好。作业中,做到直线匀速前行,确保作业质量。该机作业幅宽2.6m,种植小麦12行,宽行覆盖秸秆不进行耕作,行距29cm~31cm;窄行为洁区,行距14cm~16cm。在洁区基肥集中施用,旋耕混匀,深度8cm~10cm,精准条播小麦,播深可通过排种管入土深度调整,土壤偏湿时1cm~2cm,土壤适宜时2cm~3cm,土壤偏干时3cm~5cm,播种后通过滚筒(干地)或拖板(湿烂地)进行对位镇压。
4.精量播种
播前晒种、选种,并进行药剂拌种。根据预定基本苗、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和千粒重等因素,确定播种量。迟播小麦,一般每晚播1d增加0.5万~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智能播种控制系统根据拖拉机行进参数,按照设置的播种量,通过控制电机无级变速,实现精量播种。
5.肥料管理
根据产量水平和品种类型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品质要求合理确定施肥比例。基肥仅撒施于窄行(洁区),机械旋耕与土壤混匀,追肥则全田撒施。
6.杂草、病虫害防治
小麦播种后,应在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封闭,茎叶处理根据不同草相选用高效除草剂治早、治小。
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黏虫、蚜虫等病虫害。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7.适时收获和秸秆处理
在完熟初期进行机械收割。采用安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小麦收获和秸秆粉碎抛撒作业,秸秆粉碎长度10 cm左右,留茬高度10~15 cm。
三、解决的主要农业生产问题
1、解决了稻麦两熟耕作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麦秋播时期,现行 “犁-旋”耕作对土壤墒情要求较高且机械能耗较大、耕种困难、秸秆难以还田、小麦晾种架种等问题。
2、一次作业完成行间集秸、集中施肥、条带旋耕、宽窄行种植、对位镇压及田间沟系配套等多道工序,减少了稻茬小麦常规耕种的作业工序及投入成本。
四、推广应用情况、应用规模及经济社会效益(或推广应用情况和效益)
1、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已在江苏省的南通、南京、盐城、睢宁、姜堰、太仓、泗洪等地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其中在南通稻麦两熟地区推广2BFGK-12(6)260型全秸秆茬地洁区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12台,极大的提升了稻茬小麦的种植效率,推动了稻茬麦提质增效和节本增产。
2、经济社会效益:在南通海安的大区试验表明,该示范技术每亩可增产8-10%,并显著地降低稻茬麦耕种、开沟等环节机械作业成本,平均每亩综合成本降低80元左右。在南通市如东欣荣家庭农场122亩示范区,经专家测产验收,小麦实产达到483.6kg/亩,而较当地小麦平均产量(375.13kg/亩)显著提高。另外该技术大幅降低秸秆焚烧,提高稻田耕层质量,减轻稻田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影响,提升稻田肥力和生产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强稻作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建设新装备新技术示范基地,带动和扶持相关企业、家庭农场的发展,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有力促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