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总局农业局了解到,截至5月20日,垦区旱田播种工作全面告捷,2000余万亩旱田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
今年,垦区采取科学决策、严格标准、加强管理等措施,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落实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政策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任务,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领导小组,召开垦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及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推进会议,各管理局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任务分解办法,组织相关农(牧)场场长和分管副场长协调任务落实,各农(牧)场组织管理人员及科技人员深入管理区,宣传政策,直接对接。组织各管理局开展交叉检查工作,互相指导、借鉴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适时抢早已成为垦区职工的自觉行动,各管理局、农(牧)场以提早整地、散墒保墒相结合为重点,因地制宜地采取顶浆起垄、适墒播种、免耕轮卡等技术措施,提早谋划,抢前抓早。5月16日,垦区完成玉米播种任务,5月20日完成大豆及其他旱田作物播种任务。
调优结构增品质是垦区旱田春播的一大特点。今年,垦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拓展特色高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科学选择玉米品种,确保提质降水、安全成熟。调专大豆品种,依据订单和市场需求种植高蛋白、高脂肪品种。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增加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汉麻、烟叶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
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保障种植品质和效益,春耕生产前,垦区严厉查处假劣、套号、未审、侵权、转基因农作物种子,严格控制越区种植。严厉查处无证、套证、商品名称混乱、随意组合搭配药剂、农药助剂泛滥等农药产品。严厉查处无登记证号、扩大使用范围、夸大肥效、含量造假等复合(复混、掺混)肥、有机肥、叶面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为确保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化生产全覆盖,垦区在春耕生产中以“双控一服务”为载体,以稳产能、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采取灵活的调墒、保墒措施,有效运用抢墒播种、提墒抗旱、合理镇压、严控播深等措施保“四苗”,采取集中作业、分段作业、连续作业、复式作业和突击作业等方式,科学组织,集中力量,昼夜奋战,实现了旱田全面积高标准播在高产期。
在旱田生产管理上,垦区大力推行种、肥、药、轮、耕、技“六统一”模式,继续完善和推广大豆“大垄密”为主的栽培技术模式,推广玉米“四精两管”栽培技术模式。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种子精选分级、匀速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长效缓控释肥应用、农业“三减”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春播生产科技含量。同时,垦区成立了两个春耕生产督导组,深入9个管理局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有效促进了春耕生产的高标准实施。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及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宣传发动、全员培训、专家指导、技术服务、召开定标会、检查验收等手段,全力抓好保农时、上标准、增科技、夺丰收等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确保了春耕生产第一战役全面胜利。
下一步,垦区将继续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制度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任务完成。总结秸秆禁烧工作,逐级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补齐短板,纠偏补漏,确保秸秆禁烧顺利完成。组织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明确工作责任,严格按照时间表做好落实,及时开展田间管理和调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垦区针对旱田农业生产已全面转入农作物田间管理阶段,采取提早中耕放寒、综合灭草、防冷害、防旱涝、防冰雹、防倒伏、防病虫害等措施,实现农作物安全成熟、增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