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2019回乡调研 | 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啥


来源/作者:农村工作通讯  日期:2019-03-15【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编者按:农业农村部自2001年以来积极利用春节假期开展回乡调研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广大党员干部围绕领导关注、社会关切、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三农”发展实际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从不起眼的细节里体会变迁、从鲜活的事例中总结经验,撰写了大量优秀文稿,生动反映了所在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治理工作和村民的生产生活变化。按部机关党委要求,现将部分优秀文稿摘编如下。

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啥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孙静茹

我的家乡在山东聊城,这是一个位于鲁西地区的三线城市。从离家念大学到现在,转眼已有近10年的时间,每逢假期,踏上回家的列车,望着车窗外的一座座村庄,每当看到树上新结了果子,村里房子焕然一新时,心里总会有说不出的高兴。借着春节假期,结合着我的工作,我和市里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家中务农的亲戚了解了一些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情况。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被提出,它是指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劳动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并达到相当水平的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种类型。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培育职业农民做出重要批示指示。据估计,截至2018年底,新型职业农民近1700万名,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聊城市从2014年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这五年中,培育了近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基于这几年市里培育工作积累的经验,我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想了解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哪些支持。

一、疑问与思考

(一)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数量低于培训数量?

按照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在参加完培训后,可自愿申报认定,合格后取得认定证书。交流发现,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对农广校组织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老师教授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能知识等内容非常认可,但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农民在参加培训后没有自愿申报认定,导致认定人数远低于培训人数。

了解后发现,在聊城,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是以县政府出台文件,县农广校等有关培育机构具体实施。在相关认定文件中,对职业农民认定后的扶持政策多是以“优先”“重点”“倾斜”等文字进行描述,没有非常具体明确的内容,由此,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机构会对这些文字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会导致最后实际落到职业农民身上的实惠政策不一。当农民没有从认定中获得他们期待的收益时,积极性便会受到影响。

(二)中老年学员多于年轻学员?

从聊城市近几年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情况看,40—60岁的中老年学员多于20—40岁的年轻学员。为了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与聊城市农广校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从年轻农民的角度,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年轻人选择留在农村的原因

从参加培训的年轻学员看,他们愿意留在农村,并且其产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有以下两种情况。其一,他们多已有父辈奠定的基础,家中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规模,而且其家族也有很丰富的创业经营经验,与其他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比,这些人在启动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面临的风险要小很多。其二,年轻学员有创业资金支持。如聊城莘县一位新型职业农民,他的家庭成员在北京开连锁美容店,他们借着这个盈利的工商资本注入,在莘县打造了一个集育苗、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园。如果没有雄厚的创业资金支持,想要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还是比较困难的。

2.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的原因

通过交流,我发现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的原因主要是在城市里挣钱多,加上子女在城市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而家中的田地也可以由老人种。这部分年轻人多是家中土地没有形成规模。同时,很多年轻人“去农”“离农”思想严重,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学成后不再想回到农村。

(三)农民更喜欢经营管理知识?

    曾几何时,很多新型职业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的兴趣远高于对生产技能的渴求。当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和企业规模扩大的需要时,农民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生产技术,而是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

二、分析与建议

(一)提升农业农村吸引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任何时代,人才永远是发展最重要的资本。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面对农村“空心化”、人员流失的现状,如何有效提升农业农村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务农,是一个非常值得三农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近一两年,也会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从事农业。一方面的原因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城市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很多人看到了农业中的商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国人有很重的乡土情结。在选择一份工作时,能赚到钱是首先要考虑的,在此基础上若是离家近,那么农民更会优先选择这份工作。

(二)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做出专门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要从技能培训、产业政策、金融保险、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切实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加快培育专业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2019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5个新职业,其中就有“农业经理人”。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会有越来越多相当规模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有聘请专业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这些经理人会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建议,协助打造更多优质品牌,助推企业的长远发展。但考虑到专业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一个新兴职业,因此,在培育整个环节,包括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培训时长、培训规范、结业考核、认定管理等环节都需要予以重视。

三、结束语

如今,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近1700万人,他们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为乡村振兴,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现代化水平参差,农产品品牌建设水平也有不同。今后,如何统筹考虑各个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协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而我,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肩负着农民对我们的信任。今后,我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机会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切实了解农村所需,农民所想,真正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工作者。

添加人:郭润泽 内容审核:郭润泽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