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马铃薯机收现场会暨马铃薯绿色栽培与关键环节机械化研究与示范项目马铃薯测产会在市农业科学院高科技园区顺利召开,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白洁处长、农机化处吕海泉副处长、市农科院科技处任桂英处长、财务处唐维超处长等领导同志,以及市农机推广总站、农机鉴定站、农技推广总站,西南大学、气象科研所、武陵山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等行业专家、项目组成员50余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会议由农机所崔晋波副所长主持。
会议进行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展示、多个马铃薯品种测产、专家评估,以及引进和改进的马铃薯收获机作业演示对照。其中改进的马铃薯收获机主要是通过改变现有收获机土薯分离筛长度及振动频率、振幅,解决了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中广泛存在的马铃薯二次覆盖问题,提高了其在丘陵山区的适应性。经现场测算,经过改进的马铃薯收获机更加适合丘陵山区的土壤条件,明薯率由57.0%提高到了87.4%,伤薯率低于3%,仅机收环节效率就在人工的10倍以上。
这些成果主要是在市农科院研发平台的支撑下取得的。近几年,市农科院先后建立了“农业农村部西南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重庆市山地农机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农机化中试基地”等省部级研发平台;依托上述平台,自主研发了马铃薯机械传动荷载试验台、关键零部件疲劳强度试验台、收获机械振动试验台、移动式土槽试验台等一系列的试验测试装置,集成开发了全自动马铃薯分级机、全自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等,实现了从数字化设计、仿真分析、3D打印、虚拟交互、中试生产、到田间测试的全过程研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马铃薯从耕整地、播种、施肥、监测、植保、杀秧、收获到分级包装全程机械化生产,初步建立了“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并且出版了专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可以为丘陵山区乡村振兴以及产业扶贫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也是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9〕15号)文件精神的有效措施。
下一步,马铃薯机械研发团队将基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重点开展具有芽眼识别功能的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的研发,力争全面实现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生产。
现场会情况于6月14日在重庆卫视《第一眼新闻》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