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推出“惠农13条”


来源/作者:  日期:2020-02-20【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月18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统筹抓好“三农”领域疫情防控、农产品生产保供和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从农业生产、农企复工、春耕备耕等方面提出13项举措,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扎实开展春耕备耕,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持续稳定供应。

1: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各地要按照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要求,妥善处理好防疫和生产的关系,全面落实防疫措施,加强日常安全管控,确保从业人员健康安全。统筹抓好农业生产发展、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

2: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蔬菜、畜禽、水产、种子(苗)、鲜笋等涉农生产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饲料、兽药、化肥、农药、种子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畜禽屠宰企业和粮油、蔬菜、竹笋、茶叶、水产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对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因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稳岗补助,实施“五险一金”费用缓缴和阶段性免缴。列入市发改和经信部门认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可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3:积极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按照“稳粮、优经、强特”的要求,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及早分解落实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引导农户多种优质早稻,加强春花作物田间管理。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在保留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全年稻麦播种面积50亩(含)以上规模生产主体的直接补贴按实际种植面积由100元/亩提高到120元/亩,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承担。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作物,切实抓好春茶生产。及早落实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兽药、柴油等农用物资保障和调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资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市场稳定。组织开展农机具保养、检修,合理安排农机作业服务。对急需购置未列入中央购置补贴的蔬菜机械,列入市级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进行临时性补助。

4:抓好抓实蔬菜生产保供。加强生产调度监测,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采用调整茬口、增加复种、增设大棚等措施,免费提供速生叶菜类蔬菜种子,适当增加叶菜、速生类蔬菜、食用菌、鲜食竹笋等生产,确保均衡供应。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错峰采收,解决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对用工困难的规模基地,要组织志愿者、村民帮助抢种抢收。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对列入市级速生叶菜类蔬菜生产储备名单、且实际种植面积在5亩(含)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对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800元补助,提高菜农种植积极性。

5:着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生猪增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5个10万头规模猪场和13个万头规模猪场建设。鼓励现有养殖场能养尽养,积极出栏补栏,确保生猪年出栏能力达到123万头。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市内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和定点屠宰企业按原订单(合同)收购本市活禽5万只以上的,市财政按其实际收购鸡、鸭、鹅的数量给予每只2元补助;市内乳品收购加工企业按原订单(合同)收购价收购市内奶农投售的合格生鲜牛奶的,市财政按其实际收购量给予每吨500元补助。

6:大力推动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积极引导水产养殖业向循环利用、生态友好型转变,加强水产种苗生产和存塘水产品养殖管理,保障水产饲料和苗种供应。认真做好外地渔业从业人员返甬的组织、防疫、备案等工作,加快推进渔船复工复产,保障水产品供应。对因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国内海洋捕捞企业,可以申请办理暂缓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补缴可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完成。提前发放渔业油价市县部分补贴,缓解渔民当前生产经营困难。

7:有效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力发展线上交易、无接触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切实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开展“甬农鲜”等农社对接基地公益直销,鼓励县级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平价形式供应社区家庭。选择一批信誉好的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产地直供社区名单,推行组团采购、同城配送等模式,对配送单数较多、成本支出较大的农业经营主体和运行平台进行适当奖励。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商场超市、复工企业等开展合作,推行直供直销、集团配送等模式。有序组织农产品专卖店、连锁店、社区门店等商业网点开业经营,增加“菜篮子”产品货架种类、数量,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8:强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防控+监测+执法”三同步机制,加强农业(渔业)安全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督执法。加大农产品抽测检测力度,重点抓好蔬菜、禽蛋、水产品的药残监测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风险管控,压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开放农贸市场和基层的检测室,免费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坚持不懈抓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迅速开展春季集中免疫行动。规范畜禽检疫,严格调运监管,严厉打击注水注药、私屠滥宰、贩卖病死生猪等违法行为。加强野生动物监督管理,全面落实隔离、清洁、卫生消毒、监测检疫和疫病防控等措施。

9:全力保障农村物流通畅。对运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物资的车辆,严格按要求做好防疫消毒工作,落实绿色通道政策,把粮油、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按规定落实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等优先便捷通行措施,镇乡(街道)、村(社区)不得阻拦农产品运输车辆进出。支持各包车客运企业对接复工复产企业,对务工人员开展“点对点、家到厂”跨地区定制化包车运输服务。支持各地出台粮油、生猪等必需品调入运费补贴政策。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市外生猪调运补助从15元/头提高到30元/头。

10: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以村为战、精细排摸、居家防护,全面落实农村疫情防控应急有关措施。抢抓当前造林有利时节,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运维体系建设。开展村庄清洁冬春季行动,重点做好村庄垃圾清理和源头分类、建立完善常态保洁机制、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1:加大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同等享受《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八条意见》等优惠政策。对因农产品销售困难而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发生逾期的,各银行机构应延长贷款期限,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因生产保供急需周转资金的,对新增贷款部分要简化办理手续,实行网上办贷,并提供更优惠的产品和利率。及时将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相关的饲料、种畜禽及种子(苗)、屠宰、奶业、“菜篮子”产品等骨干生产企业,按规定纳入国家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政策支持范围。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增设临时政策性叶菜价格指数保险,市、县两级财政补助95%的保费;市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新增贷款免收担保手续费。

12: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农业农村系统联村、联企、联基地,落实防疫措施、生产措施、政策措施“三联三落实”活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乡村田间、林区山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经营难题,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防疫和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1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各区县(市)政府属地责任,强化辖区内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供应保障,确保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调得进、供得上。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动员农民不误农时春耕备耕。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定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加快财政资金审核拨付。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完成全年“三农”目标任务。



添加人:郑微波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