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抓防控,多措并举保生产”,截止4月29日,宁波市春耕农机化生产基本结束。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抢抓春耕农机化生产,市农业农村局抓总,市农机总站和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抓实,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硬核”作用和主动发挥“主力军”作用,“机器换人”示范创建效率效能充分显现,各项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基础扎实,多措并举,有效保障了特殊时期春耕农机化生产工作。
一、各级重视,精心谋划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农机化生产 今年的春耕生产工作,各级都高度重视,领导分组带头开展实地调研督促指导,农机系统管理部门更是将“防疫攻坚战”与“春耕生产保卫战”紧密结合,市农机总站及时拟制下发《关于做好宁波市春耕备耕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文件,并由4名站领导带队,兵分4路分赴10个区县市开展春耕备耕调研,梳理疫病防控期间春耕备耕在人工、机械、农资、配件、农机下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对接市、县、乡镇、村四级协调机制,方向性有效解决今年春耕备耕农机化生产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困难,定方案,备预案,保证春耕生产有序开展。
二、强化保障,聚焦夯实春耕农机化生产服务基础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抓好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的春耕农机化生产,打牢农机化基础性工作最为关键,经过多年农机化基础扶持培育和近几年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引领发展,我市农机化生产服务基础在“五大保障水平”方面得到持续加强。今年春耕备耕农机化生产服务中,先后有23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25家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50多家粮食专业农机合作社参加了春耕农机化生产作业;完成机械耕整地100%,机械化栽植任务的90%;检修维护保养7800余台套农机装备处于在用待命状态,4800余台套农机具参与生产作业,其中大中型高性能拖拉机2700多台、机械栽植机械1700多台;春耕备耕期间举办如线上无人机飞播、无人机植保,现场机插秧、精量穴直播、喷直播、无人机飞播、叠盘暗育秧等各类培训70期;培训农机人员2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万册,组织600多人次的农技维修人员开展为农保农服务;储备农机配件2000多万元,农机经销企业开通线上线下采购及物流配送服务。
三、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春耕农机化生产保障手段 为打赢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备耕农业生产这场硬仗,各组织各部门广泛联动,聚焦服务春耕生产这个中心,保障要素上深入挖潜,发挥动能,形成春耕备耕合力。一是深化“三服务”,深入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机关各部门下沉到田间地头和村社企业,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认真梳理并解决疫情防控下的用工难、通行难、采购难、资金难等问题,挖潜“机手本社化、辅工本地化”, 打通农机下田道路关卡,发挥“人力不足机力补,线下不足线上补”等手段开展春耕备耕;二是细致做好政策宣贯工作。各级服务小分队下沉到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生产基地等一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当好“联络员、协调员、宣传员、指导员”,把中央、省、市各项政策宣贯落细落实,进社到户;三是加大报道力度,营造春耕生产浓厚氛围。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联系国家及省、市、县级宣传媒体、新闻报社、广播电台等机构,及时将各地春耕备耕农机化生产动态、创新做法、亮点特色宣传报道,推送出来,相互学习借鉴、营造大抓春耕生产态势和浓厚氛围,如余姚市的无人机防疫助力复工复产、鄞州区的叠盘暗育秧、海曙区的千台农机耕种万亩粮田、江北区的农用无人机飞播助力抢农时等等;四是多措并举, 积极探索春耕农机化播种保障手段。受疫情防控影响,再加上反复出现的寒潮,依靠“规模化育秧+机插”的栽种模式已无法满足今年特殊时期的早稻种植需求,如何将早稻不误农时种下田,又种出成效,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机器换人”的效能,深思挖潜,广泛开展“规模化育秧+机插”、“精量穴直播”、“机械化喷播”、“无人机飞播”等多种机械化技术手段,多措并举保障今年的早稻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