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玉米收获机多为自走摘穗型,也是目前玉米机的主力军,使用中首先对玉米进行摘穗、剥皮,之后用运输车将玉米拉回去进行晾晒风干,晾晒风干后进行脱粒,脱粒对籽粒再进行晾晒,之后才能进行贮存和销售,作业工序多、用工多、占用空间大、费用高,还要受到天气及场地的影响,基本上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像收获小麦一样收获玉米,直接在田间地头把玉米籽粒装袋,是很多农民梦想已久的事情。玉米生产实现机械收获籽粒在青岛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技术。10月15日上午,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一片玉米地里,一台雷沃谷神收割机正在作业,一个来回后,轰鸣的机器就将金灿灿的玉米籽粒倾泻在地头等待的农用小卡车上。这一幕情景,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捧起籽粒仔细察看,让在场的农民直呼“科技真厉害,机器直接吐出了玉米粒!”。
一、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直收技术
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直收技术是继机械摘穗之后玉米收获的一场革命,美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全部实现了籽粒直收,在我国,玉米籽粒直收的研究起步于2007年左右,目前装备与技术的应用发展较快,2018年、2019年,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直收技术连续入选全国农业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之一,分别在东北片区和黄淮海片区两大玉米主产区共设4个示范基地开展示范推广,共涉及玉米品种数量40个,2020年列为青岛市引领技术。
玉米籽粒低破碎收获机作业时,一次性完成对玉米的摘穗、剥皮、脱粒、清远等作业,省去了摘穗型玉米机中对玉米穗的二次运输、二次晾晒等环节,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用工数量,减少了费用,降低了成本,也更符合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二、籽粒型与摘穗型玉米收获机对比分析
(一)成本更低。摘穗型玉米收获机作业后,将玉米穗运输到指定场所进行晾晒、脱粒,产生的二次运输与脱粒等费用约30元/亩。籽粒型玉米收获机作业后,直接将玉米籽粒运输到指定烘干场所进行烘干作业即可,产生的运输费用约10元/亩,且由于籽粒型玉米收获机收获的籽粒含水量小,易烘干,烘干费用也较低,约每亩能节约费用20元以上。
(二)作业效率更高。同样大小的地块,由于玉米穗的体积要比玉米粒大的多,故摘穗型玉米收获机作业时,卸粮的次数及运送玉米穗的车次要比籽粒型玉米收获机多得多,大约摘穗型玉米收获机卸4次粮,籽粒型玉米收获机才会卸一次粮,卸粮次数的增多,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摘穗型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故而籽粒型玉米收获机作业效率更高,并且运输次的增多,会将土壤压的更瓷实,对土壤本身及后续作业也不利。
(三)损失更小。摘穗型玉米收获机使用时要经过摘穗、剥皮、运输、晾晒、脱粒、籽粒再晾晒或烘干、再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一般而言,环节越多,损失越多,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会造成损失,总的损失就会多。籽粒型玉米收获机使用时收获成籽粒,然后拉去烘干、烘干后贮存、销售,相对于摘穗型收获机,作业环节少了许多,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粮食损失的可能,总的损失就会少很多。
三、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直收技术创新性
(一)创新点。玉米品种、栽培技术、装备技术与烘干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玉米高效高产栽培良种良法良机有效的融合,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创新。
(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解决普遍采用收穗方式存在的收获成本高、果穗仓储困难、穗腐和粒腐病较重等问题,通过适宜品种筛选、收获时期的确定、籽粒含水指标监控、配套玉米籽粒收获机械以及籽粒烘干设备等多项措施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夏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达到节本、增效、丰产的目的。
(三)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审定或山东省审定且适宜种植区域包括青岛市的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倒能力强、早熟、矮杆、密植和后期籽粒脱水快的品种;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并进行种子包衣。
2.收获时期与籽粒含水量。待品种达到生产成熟后再进行收获,保证籽粒含水量降至25%以下。
3.收获机械。采用有生产资质厂家生产的专用玉米籽粒收获机进行收获,以保证将田间损失和籽粒破损降到最低程度。
4.籽粒烘干。收获后的玉米籽粒应场地烘干或收储烘干,防止因籽粒霉烂而造成的损失。
5.田间管理。种植密度、肥料施用、田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同普通玉米生产。
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直收技术顺应了我市农业土地流转和农民增产增效增收的历史潮流,为保障粮食安全,解决农业劳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突破提供了标杆样板,打通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加大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直收技术推广应用,一是要培育、筛选、种植早熟而且熟后立秆性好的夏玉米品种,把收获时籽粒水分大幅度降下来;二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500-1000株/亩,通过增加密度弥补早熟品种单株生产力偏低的不足;三是研发、引进、示范、使用高水分低破碎率玉米联合收割机及粮食烘干设备,做到当水分在25%以下时,破碎率不高于5%,入库玉米水分不高于14%;四是通过示范田现场会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过早收获玉米、浪费宝贵光热资源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