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举行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交流活动上,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36%,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68.8%,遥居全国第一。其中,浙江省84个涉农参评县(市、区)均超过全国总体水平,全国前500强排行榜中,我省有80个县(市、区)上榜。
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能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杠杆。自2019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开展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以来,我省已连续两年稳居全国第一。在此次评价中,德清、长兴、平湖、桐乡等20个县(市、区)获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数量为全国最多。
浙江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领跑全国,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大力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成立数字“三农”工作专班,务实创新、抓纲举目、统筹推进,补短板、强优势、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赋能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信息化投入显著加大。2019年,全省总投入243.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3.3亿元,较上年增长73.1%;社会资本投入190.5亿元,接近财政投入的4倍,财政资金较好地发挥了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杠杆作用。全省县均财政投入6345.2万元、社会资本投入2.3亿元,分别为全国的8倍和11倍。
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提升。目前,全省宽带村通率达98.4%,电话村通率达100%,网民规模达4386.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88.6%,高出全国水平近20个百分点,有81个县(市、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生产信息化提速扩围。数字技术向农业融合应用拓展,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平均发展水平为59.5%,高出全国35.7 个百分点。畜禽养殖业、设施栽培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信息化水平分别为63.9%、62.5%、59.4%和53.1%,分别高出全国31.1、24.5、42.0和36.7个百分点。
农业经营信息化势头强劲。我省农产品电商发展引领全国,2019年淘宝村、镇分别达到1573个、240个,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去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819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率为27.6%,远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其中31%县(市、区)的农产品网销率超50%。
乡村治理迈向“整体智治”。贯彻“整体智治”理念,启动省级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4市11个县开展数字乡村整建制示范。临安、慈溪、德清、平湖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监督”,全省县域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的行政村占比率分别为98.6%、98.6%和98.5%。
基层信息服务“结网连片”。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加快农产品智慧物流体系建设,98.4%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站,高出全国24.4个百分点。
近年来,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赋能浙江省“乡村振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坚持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统筹推进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健全人才队伍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加力扩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五大领域的融合应用,继续保持省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全国领先,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数字三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