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在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结合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智能农机、智慧农业上做文章,加强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技术融合发展,以智能化发展赋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传统农业向精准智慧农业转变。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导
青岛是农机大市,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50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以上,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是第一批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为科学规划“十四五”农机化发展,青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导,及时研究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9]30号 ),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并列入青岛市乡村振兴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统筹推进。
通过政策引导,青岛着实加快了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生产流水线、无人驾驶装备、农业机器人等数字化农机装备在园艺、畜禽、水产、田间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全市培育各类农机装备企业800多家,产品基本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悟牛苹果采摘机器人、璐璐农装辣椒除柄机、洪珠机械马铃薯智能收获机等自主研发的智能机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加强基地建设,强化技术引领
针对智能农机、精准农业规模效应不足、点状存在,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慢的问题,青岛把发展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的主战场放在农田里,落实到基地上。围绕粮食、油料、蔬菜、果茶及畜牧、水产等不同产业发展,集中打造了10多处智能农机试验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配套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家团队,提出一套整体技术方案,示范展示一系列智能农机新技术与装备,引领农业机械化向智能高效发展。今年建设的粮食作物无人农场、主要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设施智能控制、农牧有机物智能膜覆盖堆肥等新技术模式成效初显。
在青岛西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智慧农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等重点机具上装载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信息装备17台(套),新引进示范高效成熟智能装备35台(套),大大提高了农场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智慧农场以小麦、玉米生产种植管理为靶向,多途径开展科研合作,通过实验测试,探索制定出规范、精确的智能化生产管理技术路线和操作规范,为大面积普及推广提供可复制样板。目前,智慧农场内利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小麦联合收获机、播种施肥一体机、植保无人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农机装备,从最初播种到最后收获实现了农机智能化作业,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作业精准度。如,配备的植保无人机每台每天作业量可达300亩~500亩,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应用精量播种机,降低种子使用量33%左右;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装备,实现亩节水30%以上、节肥20%以上;建立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方便动态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科学种地有“谱”可靠、有“据”可依。
在青岛平度建设智能无人农场的果园里,依托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装备,农场主只需要办公室的一台电脑就可以全盘掌握农场运行情况。通过云平台,远程就能给田地里的无人车下指令,不仅可以实现打药、除草、采摘等农田全流程无人管理,完成农场里70%以上的工作,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观测车辆实时位置和农作物生长情况,拍摄视频和照片。除此之外,农场还可以将所有的作业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实现农品各流程的追溯,并为农业各个生产环节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山东电视台以“聚焦悟牛智能 千亩农场实现无人种地”进行了报道。
三、加强平台构筑,推广智能农机
坚持平台思维、开放思维,青岛积极搭建农机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及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单位协同攻关、技术交流、合作推广技术融合发展平台,聚力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使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落地青岛。目前,赵春江院士、尚书旗院长均在青岛设立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攻关;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基层联系点落户青岛农机基地;引进多个国家、省级农业专家团队建立科研推广基地,CSAM(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将中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落户青岛莱西。
为加速智能农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青岛聚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与装备,先后举办了10多次国家及省市级展览会、现场观摩会,加快智能农机装备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如,11月14日成功在青举办全国农机化主推技术现场演示会,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亲临现场指导演示蔬菜及薯类智能机械装备30多台(套);9月28日,全国两熟区玉米秸秆利用暨小麦免(少)耕播种田间演示会成功在青举办,包含了全国目前最高端农机装备,山东理工大学的无人驾驶植保机、极飞公司无人车田间机器人、青岛恒盛北斗监控终端、上海联适北斗自动导航和平地系统都是首次在国内集中亮相。通过示范展示,一系列智能技术与机械装备在青岛得到推广应用,全市农用北斗终端农机保有量已达到800多台,胡萝卜、大葱、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整地作业90%实现无人驾驶;全市植保施药机械8800台,植保无人机823架,基本构筑了“地上+地下+低空”的立体防控作业局面;强力支撑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四、加强项目带动,推进转型升级
扎实落实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等项目,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2020年全程农业机械化项目建成7个核心示范基地、13个示范区,集成推广10项智能农机关键技术面积13万亩;精准农业与智能农机项目围绕精准农业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智能装备引进与改造,成功研发了智慧农机专家管理系统、小麦联合收获机加装智能测产系统、喷杆喷雾机加装精准施药系统、小麦玉米精量播种机加装变量施肥播种系统等,已基本形成了精准智慧农业生产框架,为精准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同时,青岛深入推进深松作业信息化远程监测,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应用,试点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办理,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农机工作更加规范、公开。2020年青岛市深松作业面积100万亩,投入深松作业机具2430台(套),信息化监测率达到100%,作业类型由单一的深松作业向深松、深翻、免耕播种、施肥复合作业监管发展。今年开展的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试点,农机购置补贴使用手机APP办理农机补贴申请率98.7%,审核率97.7%,手机APP使用率全国领先;截止目前共办理二维码补贴机具2091台,监控运行轨迹3.83万亩,试点成效显著,为全国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试点工作积累了良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