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北京市怎么才能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掉队,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此,笔者立足北京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自身职责定位,思考谋划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农机力量。
一、北京市农机绿色智能化发展任重道远
从现阶段农机装备研发及配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总体情况来看,全市绿色智能农机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之路还任重道远。
1.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农机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北京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国三升国四已箭在弦上,但目前国内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产品市场化供给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符合国四阶段排放标准的产品供应,类似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的替代产品更是无处可见。对现有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免费加装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排放达标问题,但从安装成本和使用便利性方面,并不是可持续的长远之策,还需要更为有效的产品或技术替代措施。
2.存量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不高。总体而言,无论是全国还是本市,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才刚刚起步,基本上还处于智能化改进的初级阶段,以加装信息化设备为主。而且现有农机装备绿色智能化改造升级还存在卡脖子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壁垒(如ECU控制、高压共轨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机械化向智能无人化的发展,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之路还任重道远。目前,全市智能农机设备覆盖率不足25%,作业质量智能化监测仅在农机深松整地、秸秆粉碎还田和少免耕播种作业等部分作业环节实施,其他作业环节还需拓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环境调控、精准饲喂等环节农机智能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3.信息化系统亟需整合优化。受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全市农机化管理、鉴定推广、农机安全等信息化系统开发时多头分散,没有形成大数据集成应用决策合力,不能有效地为智能农机化发展提供信息化系统支撑。
二、北京市农机绿色智能化是必然要求
1.农机绿色智能化发展是大趋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高度总结。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农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农机必须具备智能化能力,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农机巨头已经完成农机智能化布局。智能化也已经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提出“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编制高端农机装备技术路线图,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智能农机、农业代表着今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立足新发展阶段,北京市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紧跟形势,大力推进农机智能化发展。
2.北京农机绿色智能化发展是硬任务。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加大,作为非道路移动机械组成部分的农业机械排放问题逐渐备受关注。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率先在全国提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同年4月1日起施行的地方政府规章《北京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三十五条明确要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排放大气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排放标准;排放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在本市作业”、“本市享受财政补贴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由市农机监理机构组织免费加装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控制污染物排放”;2020年1月17日,地方性法规《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发布,在全国率先对包括农业机械在内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4月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北京市提前实施国家第四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的通告》发布,明确“自2021年12月1日起,在本市生产、销售的560kW以下(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须满足《非道路机械第四阶段标准》”,提前一年实施国家第四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先行先试、立法保障、刚性约束,北京作为首都,打出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的一系列组合拳。伴随着“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作为非道路移动机械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机械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北京市更应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发展绿色农机,加快现有农机向绿色生态转型。
2021年3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在“有效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部分中提出“推进以清洁能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三代农机产业化应用”,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分别代表着“绿色”和“智能化”。可以说,农机绿色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硬任务。使命在肩,既是困难挑战、更是发展机遇,北京农机绿色智能化发展要尽快明确任务点、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力有序加以推进。
三、北京市农机绿色智能化工作现状
1.对存量农机装备进行绿色智能化升级。一是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试点工作要求(“三合一”指采用手机APP申办补贴、采用机具身份二维码管理机具、补贴机具安装卫星定位终端查询作业轨迹),全市从2019年7月1日起,对新申请农机购置补贴的轮式拖拉机、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和青饲料收获机四类自带动力机械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终端,实现补贴机具在线监管,目前已安装279台;二是从2020年开始,对实施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104台套深松机全部加装作业质量监测装置,实现享受作业补贴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质量在线监测全覆盖;从2021年开始,计划对实施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和少免耕播种作业的所有机具全部加装作业监测装置,实现享受作业补贴的秸秆粉碎还田和少免耕播种作业面积在线全监管;三是从2019年开始,对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免费加装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在2021年,计划对2019-2021年期间加装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的2700多台机械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终端,实现国补在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线监管和尾气排放统计监测全覆盖。
2.加大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政策扶持力度。利用中央、市级补贴资金加大农业用北斗终端以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环境调控、精准饲喂机械设备补贴力度,智能农机装备补贴品目数量占到市级资金单独补贴品目总量的12%,补贴比例达到50%。全市卷帘机保有量达到4.6万台、电动卷膜机2283台,全市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机械化水平达到38.1%,畜牧养殖环控机械化水平达到80.86%。
3.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一是在政策实施方面,开发了“北京市农机购置补贴辅助管理系统”、“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自主投档平台”和北京农机补贴APP,实现了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管理人员、农机企业和购机者三方面全程信息化管理操作,管理成本和便民程度大幅提高。二是在机械作业方面,建设了北京市农机调度中心,集成了粮经产业作业质量监测系统、蔬菜产业物联网云平台、农机合作社管理等系统,实现作业机具和生产资料调度、作业质量监管、作业人员管理的集成应用。三是在信息宣传推广方面,以北京农机化信息网和“北京农机”微信公众号为主平台,集成农机化管理、农机试验鉴定、农机推广、农机安全等重点内容,实现全方位宣介推送。从2020年疫情开始到现在,先后开展8期“农机零距离”线上现场会,通过直播形式指导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力促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四、北京市发展绿色智能化农机的路径探索
鉴于目前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现状,以及第三代技术体系农机研发制造的生命周期,开展第二代技术体系农机的智能化升级,同时联合建设第三代技术体系农机科创中心,是今后北京市农机绿色智能化发展的两条重要路径。
1.立足当前,同步推进二代农机智能化升级和信息化整合。一是加快现有大田农业机械智能化升级。除纳入本市农机购置补贴“三合一”管理、加装减排和作业质量监测装置的农机外,对未达到报废年限且工况良好、符合条件的大田农业机械,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作业补贴政策的引导,逐步实现现有作业机械安装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作业数据采集和质量监测终端全覆盖。二是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和畜牧养殖环境调控智能化水平。通过新型产品和成套设施装备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政策创设引导,加大本市设施农业和畜牧养殖环境调控物联网技术装备应用力度,提升环境调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整合优化现有农机信息化系统。整合优化现有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牌证管理、试验鉴定、数据统计等信息化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业机械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农机装备各类信息互联互通,各类数据统一交互,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便捷服务。
2.放眼长远,推进以清洁能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三代农机示范应用。一是立足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建设第三代农机总部基地。第三代农机的核心是以清洁能源为动力平台的智能农机,技术竞争的核心已经从传统的机械部件制造转化为芯片、操作系统、大数据平台、卫星通信等“高精尖”技术竞争,符合农业机械向“绿色、智能”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发展第三代农机,符合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趋势规律,是全球农机强国竞争的重点,国家重点鼓励发展,具有强大的产业发展后劲;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基础良好,具备相对优势,可以依托中科院、清华、北大、北航、中国农大等机构的优势,主导构建全国第三代农机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突破;同时除了满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之外,还可面向全国不同的地形地貌、作物类型输出总体技术方案,打造第三代农机的技术创新源头,参与全球智能农机技术与产业的竞争。因此,建设第三代农机总部基地,发展先导农机,北京具备先天的优势。二是开展第三代农机研究、评价、示范、展示与应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单位合作,开展第三代农机标准体系构建、智能农机装备检测评价、未来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对外宣传和交流。建设无人农机示范农场,建立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基地,打造以第三代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为支撑、智慧农机示范基地为节点的智慧农机示范推广应用网络,全市建成一批智慧农机示范农场,在智慧农机上抢占国内发展高地。
畅想未来,借用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张玉成的话:“当农业机械足够智能,农民将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面对着电脑或手机终端,控制机械完成农业生产。那时,农民这一职业也许会像现在的“码农”一样,成为21世纪最时髦的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