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


来源/作者:黑龙江日报  日期:2021-06-01【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科研人员对土壤进行分析。

种植户在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里插秧。

  文/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涛 刘畅 摄/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树江

五月的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上,粼粼波光的水田里种植户们正忙着耕作,嫩绿的秧苗种下的正是“北大荒”作为国家粮食“压舱石”的底气和希望。

5月17日,记者来到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对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实地回访。看变化,看发展,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犹如一粒种子,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如今已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用智慧农业 把中国饭碗里装满中国粮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在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院内,记者看到一座由花岗岩和汉白玉雕刻的总重80吨的雕塑,底座刻有八个大字——“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重托。

在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里,记者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察看过的稻米产品展示柜,就是在这里,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如今想起当天的情形,还觉得特别激动。远远看见总书记的身影,听到总书记强调粮食的安全性,我心里就升起一股责任感,我们一定要把中国饭碗里装满中国粮食。” 农机中心管理员刘建国告诉记者,当时的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现在已更名为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

这两年来,农机中心也正是围绕着“智慧”两个字不断发展。

刘建国说,为了更好地对无人农场项目进行实验,农机中心2019年率先建设了5G基站,截至目前5G基站已经有3个。进行了150多个工作日的实验测试,对不同农机测试总时长达2000多小时。七星农场无人农场作业面积2020年为2000亩,2021年已发展到5000亩。

刘建国指着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另一侧新增的建三江灌溉区展示沙盘对记者说,经过建三江多年的建设完善,目前已实现了30%的江水灌溉,等到四大灌区全部建成之后可以实现70%。这正是北大荒集团关于黑土保护“六个替代”中的“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做法,总书记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殷切嘱托,北大荒人牢记心间。

登上农机中心的二楼参观平台,一眼望去是连绵的水田。新苗嫩绿可爱,呈现出笔直的一行行。农机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现代化大农业的示范区,万亩大地号在种植管理上实行良种良法良田配套,水稻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

在农机中心二楼,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看到的七星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也有了更多的升级,“一张网”将七星农场粮食的耕、种、管、收安排得明明白白。每个地块都有自己的标签和信息数据库。用鼠标轻轻一点,能清楚地看到对农药残留、有害气体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数据,对黑土保护也更加精准。

升级换代

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花卉、果树、特色作物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看起来像是一座花园。

两年多过去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平均年龄仅33岁的科研团队也注入了新鲜血液。园区主任李晓辉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抬起晒成两色的手掌摸了摸短短的寸头说:“这两年多,我们的团队吸纳了7个新人,2个研究生,里面年龄最小的是1997年出生的。”

李晓辉说,围绕人才、设备、园区三大项内容,园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队伍扩大了,实验器材更新换代,园区基础设施也提档升级。“原来的设备做土壤元素分析一次只能做一种,现在新进的设备,一次能分析六七十种。”

农业科技园副主任金立军告诉记者,近两年园区综合投资800余万元,购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微波消解仪等先进仪器设备43台套,新增稻米重金属及元素检测化验项目8项,为土壤、稻谷品质分析大数据积累提供了基础保障。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契机,农业科技园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田间试验硬件设施提升,挂藏实验室、田间灌排设施、化验室消防、温室排水系统等,为园区科技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

李晓辉说,将来会在 “农田有害气体监测”和“水稻智能叶龄诊断”系统建设上继续发力。

“咱们已经是全国领先了,要做得更精、更深。”另一项就是继续围绕秧田叶龄诊断系统开展技术研究。他说: “原来叶龄诊断技术只针对种到大田里的水稻,咱们计划进一步升级,在育秧大棚就开始介入,从出针、分蘖就开始识别,达到对水稻生长过程的全覆盖。”

李晓辉告诉记者,为确保“黑土地不退化”,近两年园区重点在优化施肥、精准施药、旱平免搅浆、钾肥减量等方面开展良田配套技术研究,建立健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机制,保护黑土地的耕地质量。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每年可减少肥料投入超过2000吨,节约成本500多万元。

成立农服中心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提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场景,张景会用的第一个词就是“终生难忘”。

张景会是七星农场第八管理区的种粮大户。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插秧归来,穿着雨靴,一身泥土。他说:“当时在万亩大地号上,总书记跟我们这些收割机驾驶员们招手,我们下了车,从田里跑过去,离着七八十米,虽然跑的裤腿上都是泥,但心里就像抹了蜜。”新闻报道里的图片让他做成了展板,放在田间房一进门光线最好的墙上。“挨着总书记的这个人就是我。”说到这儿,话不多的张景会脸上绽出笑容。

谈到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张景会说自己种植优质水稻的面积越来越大,原来只是几十亩,现在三百多亩地都种上了。除此之外,他还是农场出名的科技种植户,这些年不间断地进行肥料和种子的实验,带领周围农户走上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种地之路”。

张景会的水稻经营之路,正是北大荒集团持续深化改革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从2月23日起,北大荒集团先后成立了北安、牡丹江和九三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过去分散的、条块的、分领域的管理和服务优化升级,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企业化的服务,通过土地托管、技术环节承包、专业化服务等形式辐射带动地方,实现区域农业一体化发展。

“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北大荒集团以“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以“绿色智慧厨房”为牵引,用“双控一服务”建设大基地,用“一体两翼”建设大企业,用“三库一中心”建设大产业,扎实推进“农业领域的航母”建设,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添加人:张洪冰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