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绘就湖北农业新图景


来源/作者:湖北日报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郑先荣 文/图  日期:2023-04-03【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湖北省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4800万千瓦;拖拉机预计达到130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预计达到12万台;

精量播种机预计达到5万台;水稻插秧机预计达到10万台;湖北省亩均农机动力0.66千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87.15%;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91.35%,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71.77%,机播面积居全国第1位;

2022年,湖北省共有农机服务组织5938家,全省农机服务总收入251.21亿元。

走进如今的湖北农村,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空中,一架架植保无人机飞转盘旋;田间,装载北斗系统的拖拉机自动驾驶;养殖场,农民一部手机远程操控作业。

农业机械化绘就湖北农业新图景。2022年,湖北农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提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研发湖北适用的农机

春节前后是荸荠收获的时节。近日,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荸荠采收机测试活动在团风举行。省农业发展中心农机发展处、农机作业服务处负责人与省农机鉴定站同志一道,对两款荸荠采收机的作业效果进行现场测定。在场专家纷纷表示荸荠采收机采收速度快,效率高,破损遗漏少,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2021年1月22日,本报刊发记者来信《黄冈荸荠大镇期盼采收机械化》,引起各界关注。省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看到报道后,专门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攻关,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推出了荸荠采收机。

荸荠采收机只是湖北推出适用本地化农机的一种,近日新出台的《2022湖北农机发展报告》透露,2022年度处于研发周期内的93个项目中,湖北适用的农机具(技术)占91.4%,如华中农业大学围绕粮食安全研发的稻油兼用型有序飞播无人机、油菜小粒径种子精量排种系统;湖北工业大学围绕小龙虾产业链发展研发的小龙虾智能分选设备,以及艾草鲜叶脱叶机;武汉农机所的莲藕精量调控施肥装置、遥控水草割收一体机;东风井关公司研发的智能乘坐式插秧机;双兴智能的水田开沟机,永祥农机的丘陵小田多品种复合式智能精量播种机等均广受各方期待。

2022年度,鸡蛋新鲜度无损快速检测仪等6项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智能乘坐式插秧机、丘陵小田多品种复合式智能精量播种机、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水稻高速精量播种机等21项新机具(技术)实现量产,较2021年度增长53.8%。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投入2000万元支持全省农机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研发短板机具设备,共支持20个项目,投入创新资金590万元,支持油茶果剥壳机、小龙虾分选设备、智能水田平地仪、荸荠收获机、板栗采收机、旋转式多层苗床、蟠龙菜加工、菜籽油加工成套设备、水产圈养桶和水稻精量播种等10个项目开展研发和田间测试。

2022年度,湖北省投入研发经费3.69亿元,其中项目经费9727万元,自筹经费2.72亿元,较2021年3940万元增长8.3倍。

围绕全省农业十大产业链发展,突出农业急需、农民急盼,广泛征询种植养殖从业者、农机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和地方农机部门意见,整理形成湖北省农业全产业链短板机具科研导向目录,包含149个短板机具(设备),供农机研发制造者作为方向参考。

做大农机装备制造业

2022年8月12日,总投资50亿元的星光通山农机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通山也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

2022全年,全省143家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总产值约为29.3亿元,同比增长约15%,其中主营收入约为27.3亿元,同比增长约12%。产值过亿元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42家,比2021年增加11家。外向型企业34家,出口额1.23亿元,占出口企业总产值9.17%。

目前,湖北省生产的农机产品分属22大类、40个小类、82个品目,涵盖耕地、播种、植保、收割、加工等各个环节,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升级。农机零配件生产是湖北省的短板,易枭零部件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成立,大大提高全省农机零部件供给能力。

企业知识产权与创新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新增发明专利22项,比2021年少1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202项,比2021年少119项。46家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保持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由南京农机化所研发的智能豆类收割机在湖北省成功转化,并获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省农业农村厅透露,2022年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总投入4.36亿元,其中企业自主科研投入4.24亿元,比2021年增加8.74%。农机企业科研投入力度加大,如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投入研发资金19986万元,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近三年投入研发资金6729万元。一些农机企业得到政府研发资金支持,如湖北国拓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研发资金1000万元。

全省基本建成4个农机装备产业园。一是襄阳市襄州区东风井关襄阳农机装备产业园,规划占地560亩,东风井关、丰疆公司入驻(以智能制造为主)。二是京山市中国南方农机装备产业园,占地3700亩,3家龙头企业、9家配套企业入驻。三是湖北(南漳)名泰农机装备产业园,占地700亩,4家企业入驻。四是武汉市黄陂区湖北国泰农机产业园,系以农机流通为主的产业园,占地260亩,120多家农机销售企业入驻。仍在建设中的还有星光通山农机产业园。

补贴“杠杆”持续撬动农业机械化

“这下终于放心了。”去年,荆门市明华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明华在掇刀区农机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5台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手机报补和远程核机流程,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7.5万元补贴。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大大增加了发展信心,下一步我们准备增加果园管理机械,提高生产效率。”枝江市向巷村果农周代年说,农机购置补贴激发了经营者投资农业机具发展生产潜力,补贴资金有效帮助业主扩大了再生产。

2022年,全省共实施补贴资金10.31亿元(其中,中央安排8.07亿元,已实施完毕),补贴农机具14.68万台,受益农户10.31万户;淘汰报废各类老旧农业机械1640台、受益农户1557户,农民享受报废补贴资金1422.5万元。

省农业农村厅透露,2022年,省财政安排省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亿元,用于农机科研、推广和省级补贴。其中省级购置补贴2570万元,惠及26个县(市区);作业补贴8897万元,惠及73个县(市区);农机科研2000万元,安排项目20个;北斗农业领域集成应用3400万元,惠及88个县(市区);粮食烘干补贴3133万元,惠及60个县(市区)。

2022年,湖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为73.5%,比2021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在种植业农机化中,湖北省多项发展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15%,水稻机插(播)2093.35万亩,机插(播)率63%,机插(播)面积居全国第6位;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35%,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1.77%,机播面积居全国第1位、机收面积居全国第2位。

2022年湖北省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率预计分别为28%、31%、50%、38%。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居全国前5名,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农机推广惠农民

2022年底,枝江市开展了北斗农机应用推进活动,集中为农户安装了50余台套北斗农机终端,并组织农机手进行了北斗农机技术培训。

据了解,当地持续加大北斗农机推广应用,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安装应用北斗农机智能终端571台套,服务合作社68家,全年监测面积达95万亩,北斗技术成功运用到机械耕整作业、机械播种作业、高效植保作业、机械收获作业、秸秆处理作业、产地烘干等六大作业环节的30多个农机作业类型,应用场景逐渐增多,用户使用度持续提高。

结合种植结构和地域特点,全省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播等技术为重点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1年,全省水稻机插1624.40万亩,机插率47.65%,机插面积居全国第5位。2022年水稻机插率进一步提升。

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湖北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稳步推进,实施农机购置购机补贴政策,对购机优先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开展技术培训,选派技术人员驻村指导育秧;对机插秧工作做得出色的县(市)予以表彰;实施农业农村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项目;设立省级早稻集中育秧项目,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集中育秧工厂。

2022年全省秋播油菜约1900万亩,其中机播面积超1000万亩,机播率52%以上,油菜机播面积位居全国首位。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油菜直播机倾斜,应补尽补,优先补贴;将油菜直播纳入省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国家油菜轮作项目;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充分利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推广油菜机直播、飞播等技术,对巩固湖北省油菜生产大省地位起到积极作用。

2022年,是实施烘干能力提升行动的第一年。省财政补助资金3133万元,新增烘干机1029台,全省保有量达到9359台;新建粮食烘干中心301个,全省累计建成烘干中心1791个;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新增3.13万吨,达到19.74万吨。全省烘干粮食共计234.6亿斤,粮食产地机械烘干率由2021年的58%提高到2022年的67%。减少粮食因霉变损失约1亿斤,有效避免了“仓门灾”。

推广油菜两段式收割技术,每亩油菜可减损15.8%—20.7%,比一次性收获每亩多收入90元以上。再生稻头茬收获机具研发,大大减少机械对二茬的碾压,提高再生稻单产9%以上。

2022年开展油菜、小麦和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近百场,以赛促训,帮助农机手提升机收减损的技术水平。该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农民挽回粮食潜在损失2亿斤以上。

在全省分区域建立100个农机合作社样本点,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农机合作社建立起有效沟通渠道,实时了解农机作业生产信息,及时掌握农机合作社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技术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