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贵州省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暨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第二次会议在贵阳召开。旨在推动贵州省“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省市共建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助力山地智能农机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宋建农、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涛、贵阳市委副书记滕伟华及相关领导出席活动,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冉斌主持会议。
“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由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从农机研发制造、市场销售、推广应用三端谋划布局,成立研发制造中心和推广应用服务中心,即“一平台两中心”。
记者从会上获悉,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园占地面积100余亩,园区主要开展农业装备研发制造、适应性改造、农机熟化定型、农机交易、农事调度、农机技术培训、零配件供应等业务。目前,产业园建有贵州省首个最大的山地农机交易市场,设置专家工作站、适应性改造车间、熟化定型基地等。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贵阳农业农村局分别对《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支持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进行解读。
会议认为,贵州(贵阳)大力发展山地智能农机产业,需要按照“研发制造智能化、推广应用集成化、作业服务社会化、政策支持精准化”的思路,激发各类农机主体活力,探索形成巩固强化农业机械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机制模式。
围绕《贵州省山地智能农机装备短板研发需求清单(第一批)》,罗锡文院士结合贵州(贵阳)农机产业现状,从加强顶层设计、利用贵州(贵阳)自然资源禀赋、研发科技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在会上作主旨分享。
“贵阳的定位是要全产业链发展山地智能农机产业,从项目储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等全环节上都要围绕轻简、多功能、智能化的目标,打造自主可控、高质量、高效能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另外,北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为加速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为农机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贵州将在社会化作业补贴中试点开展北斗机具的应用。”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涛指出,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要求,项目化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搭建面向全省的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建设一批具有多种类型农机应用场景的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基地,研制改进一批丘陵山区适宜农机具,建成立足贵阳、面向全省的丘陵山地农机交易大市场。先导区建设既是机遇也是责任,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三位一体新机制新模式探路子、摸经验。
会上,省山地智能农机公司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省山地智能农机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签约;贵阳市政府向罗锡文院士颁发聘书;省农业农村厅向贵阳市农投集团授牌“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创新发展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向贵州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授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
会后,参会人员来到贵州(贵阳)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园进行观摩,现场入驻农机企业、商户28家,展出100余台套大、中、小型农机设备,涵盖“耕、种、管、收、烘”全生产过程的农机需求。
此次活动由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贵州省山地智能农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贵州省农机服务协会、贵州省农业机械学会、贵州新三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贵州吉峰农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