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2018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纪实


来源/作者:张树阁 周磊  管理员日期:2018-08-17【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为落实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精神,全面分析农机行业现状与趋势,深刻探讨把握发展机遇,准确掌控农机市场走势,8月6-8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的农机流通、生产等各界代表近400人参加。会议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主持。

    会上,主办方邀请了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就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农业装备发展方向及政策,以及农机补贴等政策进行了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大会上作了“3-2-3”战略提振农机科技创新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为提升我国农机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而提出的“3-2-3”方案。“3-2-3”,即“明确‘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坚持两项发展原则”,“落实三项重点任务”。“三步走”,一是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突破农机化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科技技术,实现我国农机化“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全”;二是到2035年,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重点以信息技术提升农机化水平,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从全到好”;三是到2050年,农业机械化达到更高水平,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并跑”,部分领域“领跑”,重点以智能技术引领农机发展,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从好到强”。“坚持两项发展原则”,即坚持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步推进,以及坚持农机1.0至4.0并行发展。针对后者,罗锡文解释道,1.0至4.0并行发展,是指“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好”、“从好到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落实三项重点任务”,即补短板——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攻核心——现代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强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化科技创新。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作了《凝心聚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报告。 李安宁在报告中坦言,随着农机化发展环境和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出现了包括“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买”、“有机难用”、“有机难赚”、“有钱难花”等新矛盾。 面对产生的新矛盾,李安宁指出全行业应立足全局进行认识判断。农机化发展的新矛盾,主要是“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的矛盾。而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未来要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切入点。 李安宁强调,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是系统工程,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整治、品种选育和种养制度、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多个方面。目前,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隔离的体系,各个方面必须凝心聚力,协同释放农机化发展潜力和活力。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巡视员冀名峰在会议上作了题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报告。 报告中,冀名峰表示,现阶段应打通现代资本、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与土地结合的通道。因为土地在农民手中,现代资本、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却主要不在农民手里,因此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坚持带领农民而不是替代农民,让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过程并分享农业现代化收益。 具体来说,冀名峰认为,要么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流转。让“种不了”或“种不好地”的农民将经营权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或者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将农民“种不好”、“种不了”或自己种了不合算的生产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社会化服务组织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在本质上符合农业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深化发展。 冀名峰坚信,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特别是小农农业实现现代化是一条普遍规律。现代农业,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作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硬件配置,农业机械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在会上作了题为《“L”型农机市场走势下的战略选择:从效率竞争转为能量竞争》的报告,从整体农机市场环境到农机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陈涛在报告中指出,农机行业在现阶段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勇于创新服务模式,要切实加强农机维修与服务能力,牢记农机作业的季节性特征,要坚持产业协同作战,重视企业重组窗口以及技术储备。 对于农机行业未来发展,陈涛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陈涛认为,对于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丘陵山地机械化,这将是未来的发展热点,是行业的蓝海窗口,而对于玉米收获机械来说,行业既要关注茎穗兼收机型,更要关注籽粒收获技术,做好产品研发、试验、储备,尤其注意玉米主产区生产全程托管的发展较为迅速。青贮机械的用户成长性快于国内青贮机械的生产企业,大型、高效的转盘式青贮机逐步成为市场主流,这也侧面验证了养殖业先于、快于种植业开启市场化、规模化进程。 陈涛指出,互联网行业有所谓蓝冰市场,指一个待开拓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崭新市场,需要不断用力敲打才能融化,育种机械、小区机械就属于蓝冰市场范围,需要行业重视。 对于行业倍加关注的二手农机业务,陈涛认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二手农机业务实际上还需要冷静一下。他认为,类比汽车、工程机械二手机判断农机市场的方法可能不适合,因为农机二手机产品残值并不突出,其市场的规模与利润相对薄弱,政策、法律法规风险也普遍存在。

    期间,同期举办了农机流通发展专题研讨交流会,新型黄贮收获机技术研讨会, 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论坛,《农机市场》杂志创刊 30 周年交流座谈会,农机进口和出口合作研讨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六届九次常务理事会,2018年全国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议,并开展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大葱机械化移栽、大蒜机械化播种考察活动。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农机市场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转型路径,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变化。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