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2018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巡视员冀名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刘旭、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会长范景龙等领导出席,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卜祥联、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牛润之、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上田啓介分别致辞,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毛洪会长主持会议。来自全国300多家流通企业以及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18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现场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以“凝心聚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为主题做了报告。李安宁提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与黄金10年相比,这一时期农业机械化的显著特点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他指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农机产品结构和作业环节的扩容。二是农机化的区域结构更加优化。三是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以旧换新。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巡视员冀名峰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做了报告。冀名峰表示,农业机械化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前提,实践证明,以流转来的土地种植大田作物,此路不通,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土地流转在特种经济作物种植或都市农业经营中具有存在的意义,但这明显不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因此,在土地规模化模式中,土地流转并不是万能唯一的方法。他表示,现阶段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而现代资本、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又不在农民手里,社会化服务,就是打通现代资本、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与土地使用权的通道。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以《对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思考》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分享了《“L”型农机市场走势下的战略选择:从效率竞争转为能量竞争》的报告。陈涛认为,农机行业告别粗放发展时代,一个我们熟悉的已经宣告终结,一个拼能量的竞技场开门迎客。
本次会议配套举办了几场分论坛,有:农机流通专题研讨会、新型黄贮收获技术研讨会、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论坛、农机进口和出口合作研讨会、2018年全国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议、《农机市场》创刊30周年交流座谈会等。通过专家的分享,传递出大量丰富的行业信息,归根结蒂是农机行业新动能问题,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丘陵山地、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等等,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都或将引爆未来农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