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论坛由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总站、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合作主办,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天津市农委农机办副主任胡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文及行业内专家、农机推广人员、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机械化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本次论坛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新农村生态效益”主题,共同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发展情况。论坛由现场演示和技术研讨两部分组成,30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在北辰区举办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现场演示活动,演示现场集中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免耕播种机、高效自走式植保机等作业机具,使参会代表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和配套机具应用效果。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深入,国内保护性耕作机具生产企业也逐步跟进,研发生产了一批质量可靠、适用性强的生产机具,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30日下午,论坛专家研讨环节正式开始,专家研讨采用全新的形式进行,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天津市农委农机办胡伟副主任和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李洪文主任主持,台上嘉宾包括农机部门领导、科研推广专家、生产企业代表、合作社代表等,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刘恒新站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等专家畅谈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看法和观点,参会观众踊跃提问,专家与观众互动热烈。
本次论坛活动是京津冀三地农机部门深入合作,推动三地农机化技术推广协同发展的具体举措,对推动环京津冀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到今天走过了艰辛的历程,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次论坛活动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