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农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增长放缓。企业应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深耕“机器换人”;同时坚持创新,加强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在经历了1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5.8%,但增速却下降到了近10年谷底。农机行业呈现出农机保有量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升级速度加快、整体行业增幅趋缓等特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核心技术缺乏成“痛点”
农机行业不仅受到农机化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变化影响,也受到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机行业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去年国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000万亩,粮食价格下降,加上部分区域的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机销售。
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看,拖拉机和玉米收获机两大主要农机产品增速下滑最为严重。行业骨干企业拖拉机产量折合标准台下降9.0%;骨干企业玉米机产量下降43.54%,出现断崖式下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农民购机积极性。农机购置补贴连续3年没有增加,且增加了大型高端机具补贴比例和额度,造成补贴资金缺口较大。国三农机升级造成农机生产成本和维修难度增加,部分经销商和农机用户有畏惧心理。
在陈志看来,在现代农业生产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机行业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低端传统农业机械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农业装备行业最大挑战,产业进入低利润时代。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农机装备安全环保性能、动力及经济性能、产品可靠性、结构强度等的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农机工业发展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加重视引导和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中高端、全产业链装备的研发生产。
农机有效供给补“短板”
不过,粮食烘干机、青贮玉米收获机等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机产品产量却出现逆势增长,马铃薯、大豆、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畜牧、丘陵山区及秸秆产业农机装备等细分市场和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细分领域持续高速发展。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饲料收获机械产量增长5.02%,零部件产量增长6.26%,农副食品加工机械产量增长11.98%,粮食烘干机增长超过30%,青贮饲料收获机等增长也比较快。由于水稻秸秆处理需求和用户的变化,2016年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产量同比增长79.83%。水稻插秧机增长了11%。
这是我国农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农机化已经从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延伸;从粮食作物快速向棉油糖经济作物扩展,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北方平原和旱作区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挡升级,需求向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转变;南方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等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需求快速上升。农机工业供给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机产品由大田作物向农业全领域拓展,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
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告诉记者,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产品覆盖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转运、烘干储存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其中,粮食烘干机已形成覆盖8吨至1000吨级系列产品,去年销售实现大幅增长。动力换挡大马力拖拉机、青贮收获机系列产品,甘蔗收获机的研发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201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63%上升至65%,水稻种植和玉米、油菜、马铃薯、棉花收获机械化率增幅均超过3%,主产区秸秆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能力明显增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陈志认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空间很大,未来5年至10年对于高端农机的刚性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70%左右。
从投资看,去年农机企业投资继续下滑,但政府对农机工业的资金支持持续增长,国家预算资金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51.37%。国家发改委陆续安排了一批农机装备发展重大项目,比如动力换挡拖拉机、采棉机、高含水玉米籽粒收获机项目等;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已有6亿元投向农机企业;科技部“十三五”科技计划也有3亿元资金拨付。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制造企业加快了开拓国际市场脚步。中国一拖市场部部长寇海峰告诉记者,去年中国一拖加强市场开拓,在国内采取“去库存、促升级”行动,推动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在国际市场实现了中国动力换挡高端产品的突破。YTO-东方红品牌在第34届哈瓦那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质量金奖,并再次获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推荐出口品牌。
“农机制造企业需要坚持创新,靠技术和差异性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通过提升管理、优化工艺把产品做到最好。”陈志说。(摘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