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将坚持稳中求进、服务大局,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引领添活力,凝心聚力促融合,攻坚克难补短板,两端发力提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加快“机器换人”,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一年亮点纷呈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讲话中表示,过去一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突出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补贴购置农机具263万台(套),受益农户数达230多万户,带动农户投入500多亿元。在政策和市场的带动下,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高性能机械及绿色环保机具增长迅速。预计2016年农机总动力达11.4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大中拖、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烘干机保有量增幅分别达到7.4%、8.2%、6.0%、19.5%,新增秸秆还田离田、固液分离、残膜回收等绿色环保机具18万台(套),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使得全国农机作业水平再创新高。201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65%,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水稻种植和玉米、油菜、马铃薯、棉花收获机械化率增幅均超过3个百分点,主产区秸秆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及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强化督导,抢抓农时,2016年全国共完成深松整地面积1.58亿亩。
继续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
张桃林在讲话中强调,今年农业部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继续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助力稳定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突破瓶颈,集成技术,进一步提升粮棉油糖大宗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机插秧、玉米机收等薄弱环节技术推广力度,提升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加快构建区域性标准化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着力突破油菜、甘蔗机播机收作业瓶颈,加快马铃薯机收、花生机收、棉花机采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品种栽培、技术装备集成配套,进一步推进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是积极主动作为,强化示范,着力拓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领域。积极开展“镰刀弯”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等地区玉米青贮、玉米籽粒收获、牧草收获、马铃薯收获等机械化技术示范,推进技术组装配套,发展大豆、马铃薯、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设施农业、养殖业及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为重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强化行政推动,典型引领,进一步营造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各部门各方面支持,抓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及专家巡回指导,搞好农机农艺融合,形成联动共促全程机械化的有效机制。大力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生产重点机具购置敞开补贴。注重以评促建,创建推出1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支持引导基础较好地区整市整省推进。
张桃林表示,在继续大力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生产重点机具购置敞开补贴的同时,2017年将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对深松整地、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等绿色高效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同时,将推进农机报废更新,扩大报废更新补贴实施范围,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机械,推广应用符合国Ⅲ标准的动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