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沃智能化终端系统
雷沃作物含氮量检测系统
■ 本报记者金娟王晓宇
“三夏”期间,记者从北京赶赴山东潍坊,沿途看到雷沃阿波斯旗下的各大系列小麦收割机驰骋在田间乡野,有的独自作业,有的身后紧跟着播种机,好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只认雷沃品牌,轻松‘三夏’再不是梦。”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于杰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杰如是说,每到“三夏”最发愁的事情就是核实农机手所报的作业亩数,“为了完成作业任务,我们每年需要30多台小麦收割机,但是每位农机手所报的亩数加起来比我们实际亩数要高,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到作业现场去测量,成本费用在10万元左右,自从用上雷沃的智能化装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今,小麦收割机在收获的同时完成智能测产,农民点下手机屏幕,收割机就会按时开进自家麦田,收割机出了问题,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实现一键报修。这些成为了“三夏”的真实写照,只要轻轻点击几个按钮,雷沃便可帮用户实现日进斗金。
智能终端设备,让机器内部“透明化”
6月6日,在2018山东省暨临沂市“三夏”机械化生产开镰仪式上,只见由数十台雷沃谷神小麦收割机带领着阿波斯拖拉机、秸秆打捆机、耕整地机、播种机、植保机等组成的一条龙作业,吹响了山东麦收大面积开镰的号角。“今年,从耕整地到播种、植保、收割,整个农田作业流程都可采用雷沃导航辅助驾驶,实现精准作业。”雷沃重工数据分析部负责人梅国涛告诉记者,“安装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后,只需在田间地头进行人工辅助转弯,便可轻松实现无人驾驶,播得直,收得快。”
记者忍不住想上机体验一把,亲自感受一下如今的麦收。当记者进入雷沃GM80小麦收割机驾驶室时,阵阵“空调+风扇”吹出的凉气让人一下就忘却了室外38摄氏度的酷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驾驶室、舒适的座椅,让人不禁要为其点赞。“如今小麦收割机是越来越人性化设计,父辈们那种满脸是灰,满身麦穗秸秆渣的日子不会存在了,我们也是体面人了。”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农机手刘成龙说。除了舒适度大幅提高外,雷沃GM80小麦收割机上的智能化更是让机手们赞叹不已。据雷沃阿波斯网络科技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杜猛介绍,GM80小麦收割机不同于以往的收割机,它安装了集作业指挥调度、产品大数据动态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满足了用户对收割机智能化的需求。“智能化终端系统可以显示整机运转部件的转速,同时对一些故障可以提前发现,提前解决,自动导航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作业。”正因为有了这机器,刘成龙对今年的麦收信心满满,“往年跨区作业面积在1000亩左右,今年预计可以增加50%。”
机手陈师傅今年就购买了该款明星产品,让他爱不释手:“我今年新买的这台车看中的就是它的智能化,不仅可以帮我实时定位,我通过驾驶室里的电子屏幕就能看到收割机滚筒的转速、发动机运行情况等数据,这样一旦收割机有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防患于未然。我手机上还安装了雷沃农机管家APP,农活、服务、配件都可以找到,车辆出现状况还能一键报修,我今年麦收作业心里不慌了,所有问题厂家都替我们想到了。”
“将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应用在生产农机、设计农机、销售农机流程中,初衷就是想为客户提供操作农机的信息支持,比如说收割机提前预警、收割机作业量、作业质量怎样等,这些信息都能直观地、快速地提供给客户,通过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后能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给客户,让越来越多的客户体验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杜猛说,目前每一台出厂的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产品都配备了智能终端设备,车辆位置和车辆状态信息能实时发送到雷沃阿波斯智联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根据用户需求把收集到的数据打包成适合自己使用的产品,例如雷沃农机管家、农机合作社车队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提供给客户,以满足散户、农机大户等不同客户的需求。
黑科技让农机为农艺“把脉”
与GM80车上安装的智能终端设备相比,在其下方的收获测产系统更是雷沃此次要展现的“黑科技”。杜猛将其比喻为田地“摸脉”的老中医。具体来讲是在收割机作业的同时可采集作物产量和湿度信息,通过采集到每块地的产量信息,从而生成一张收割区域的产量分布图和作物湿度分布图。通过这张图就能了解到哪块地比较贫瘠,哪块地比较肥沃。让种植者更全面地了解现场和作物情况,以便于做出更好的农艺决策。
而与其媲美的是安装在拖拉机以及植保机上犹如一对“小耳朵”的作物含氮量检测系统。“它可以通过多光谱叶绿素透光度检测仪,在田间管理作业的同时得到作物长势情况,为后续的施肥量提供依据。”杜猛指着安装于拖拉机上方的作物含氮量检测系统解释道,“具体来讲就是将农艺师综合测产装置、作物含氮量检测装置收集到的产量分布图、湿度分布图、作物长势分布图及其他数字化农田地图等信息,编制成一张‘处方图’。将这张‘处方图’输入到安装自动变量施肥系统的农机上,进而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浇水、喷农药等作业,而不是整个地块不管是否需要,都施用同样的量。”
现如今,信息化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信息化让科学种田变为了可能。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农户更加了解农田所需,在节省种植户开支的同时实现了农田生产能力和盈利的最大化。杜猛为记者计算了一笔费用,“举例来说,用户种植规模达1000亩,小麦、玉米轮作,亩产小麦800斤,玉米1200斤,年追肥施用氮肥100元/亩,通过变量施肥,一年可为种植户节约50%的化肥投入量,提高农作物5%的产量,一年就可以节约5万元的化肥投入,增加8.6万元的粮食收入。”承包大户高永对该系统十分认可,“这样一来,测试之后能合理地把它运用起来,精确地施用肥料,每亩地能减少100多元的费用。”
种植大户老李深有感触。“以前,我们判断土壤湿度、施肥全凭经验,不知道农作物到底缺不缺水肥、缺多少,现在通过这些智能设备,就能根据检测数据科学浇水施肥,有针对性地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一年在浇地施肥的费用上就能节省不少开支,我对‘智慧农业’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