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沃e田科技:农机手种植户都不再愁


来源/作者:《中国农机化导报》 记者金娟王晓宇  管理员日期:2018-06-23【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雷沃e田科技:农机手种植户都不再愁

    ■ 本报记者金娟王晓宇

    在山东临沂,趁着机手麦收休息的间隙,记者围着雷沃GM80收割机转了一圈,发现在该机的车身上贴有三个二维码标识,其中一个名叫“e田”的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好奇地将其扫描,只见手机界面上显示出了e田科技,并出现靠谱作业、跨区路线、曹操快修-维修站、我要报修等服务项目。“如果你的机器出现了问题,只要扫描这个二维码,定位相应位置,就可以快速显示出附近农机维修网点,有些为企业的维修服务点,有些则是社会类型的店铺,可供用户自己选择,简单方便。”说着,e田科技技术人员杨敬文为记者演示了一键报修服务,只见数个维修厂家的信息就显示于手机界面。

    山东省肥城市济民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国柱就是e田科技的受益者。当记者问他e田科技是否好用时,他回答道,“不是好用,是特别好用!”他告诉记者,在2017年,由于天气原因,麦收期间出现了大面积倒伏现象,这可把杨国柱愁坏了。“可以说我们这儿整个麦区的麦子都没有办法收获了,轮式机器不能用。”没有办法的杨国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e田科技APP上定了机器,没想到两天时间竟给他安排了32台履带式收获机并准时到达了现场。“通过这32辆车,他们自己又联系了300多辆履带式小麦收割机,可以说拯救了我们去年的收成。”他笑着说,正因为一时数百名机手涌入当地,4、5天时间里还救活了当地一批烧烤店的生意。

    相对于去年,今年麦收情况好了很多。由于天气原因,山东小麦成熟度不一致,所以杨国柱之前预定的七台小麦收割机没有办法按时到位。所以在6月6日早上,他又从e田科技上预定了三台小麦收割机,等着为用户麦收服务。从去年的那场“大战役”中,杨国柱有了两个心得体会,一是履带式收获机不仅能够解决倒伏问题,也是雨后收获小麦的利器,必然是以后发展的重点;二是他鼓励种植大户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大马力的拖拉机以及播种机上。“自从有了网上约车后,我觉得以后可以直接使用网上预约服务,车辆调度简直是太方便了。”杨国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与杨国柱类似。今年,安徽省阜阳的董传伟就像预约出租车一样“滴滴一下,”小麦联合收割机就开到了他的地里。董传伟种了一百多亩小麦,今年通过互联网发布作业需求信息,接着就有周边的农机手来“抢单”,他从网上预约了4台收割机到地里收割,机器来回穿梭,不到一天的时间小麦就收割大半,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董传伟说:“以前我都是到路口上去拦收割机,今年不需要拦了,我选好了需要的收割机,把合同签好,等着小麦收割机来就行了,解决了我的一大难题。往年由于天气、价格、机型等原因,看着熟透了的小麦一直得不到及时收割很是着急。今年通过互联网平台签订了收割合同,并与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割抛洒和粉碎,享受到了网约收割机的便利,我这一百多亩地,两到三天基本就收割完毕,在雨季到来之前就能晾晒好入仓。”

    杨国柱、董传伟只是众多体会信息化“三夏”的农机手中的一个缩影。目前,信息化作业可以说渗透到农业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以及机手尝到了其中的“甜头”。通过类似于“滴滴打车”的雷沃农机管家APP、农机直通车APP等,麦收的时候将农机作业的需求方和提供方撮合起来,为种植户和机手提供及时的信息匹配,大大节约了成本,机手能提前规划好作业路线,种植户也能确保有机器将粮食及时收回去,实现颗粒归仓,避免农忙的时候找不到机器造成粮食损失。这正是信息化“三夏”的最好印证!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