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水县院东头镇立足镇域4万亩生姜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做好“姜”文章,“姜”好产业故事,以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为突破口,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联农带农惠农成效显著,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上的一处亮点工程。
院东头镇年产生姜16万吨,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地、国家级万亩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姜“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是江北最大生姜产区之一,并与2019年获批开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构建生姜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提档升级促产量。院东头镇生姜种植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原以小黄姜为主,九十年代末逐渐发展成为以莱芜大姜、姜窖储存为主,亩产平均提升1000公斤。2008年开始引进新品种缅姜并采用小弓棚种植模式,产量由亩产3000公斤提升至 5000公斤。现新推出大棚生姜种植模式,生长期延长近1个月,亩均增产1000公斤,达到6000公斤。二是培育种植大户以点带面增存量。鼓励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业技术人才等返乡投资生姜产业,通过培植专业大户、创办家庭农场等方式,推进生姜产业规范化种植。先后与复旦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结成攻关对子,对土壤、病姜切块化验,划分示范区,对姜种、水源、肥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栽培方式(露地、大棚膜网覆盖)、不同施肥措施、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方式对姜瘟病防效和生姜产量影响,为生姜生产提供参考。立足当地储存条件、物流市场,引导本地姜农外出流转土地种植生姜,充分挖掘利用外地资源、劳动力。截至目前,全镇外出种植姜农达500余人,流转土地7500余亩。三是完善追溯体系双向覆盖保质量。在生姜现代园区、合作社和生产专业户,建立质量监测中心,各配备无公害检测仪1套,加大对生产基地产品、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通过记录生产环节并上报至监测中心,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消费环节可追溯。消费者可通过产品包装追溯标签,利用网站、超市触摸屏系统、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查询生产履历信息。同时,引入美菜网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信息管理,建立起线上线下全覆盖可追溯体系。
构建生姜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领路。积极扶持以刘店子生姜专业合作社、坡子生姜专业合作社等为主的农民合作示范社,鼓励专业大户、供销社、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等多元主体领办合作社,帮助姜农走组织化、规模化发展路子,改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在培育选种、技术支持、日常管护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增强姜农抗市场风险能力,依靠规模化打开销路。截至目前,该镇生姜规范化专业合作社达到10家,1000余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日加工外运生姜10万公斤。二是龙头企业购销一体探路。围绕无公害生姜产业,重点扶持镇内56家生姜加工企业,引导建立规范化收购机制,探索形成基地生产、农产品经纪人到户收购、龙头企业加工服务、购销客户上门运输的一体化购销网格。目前,该镇依托现有180余家生姜销售导购,102家生姜加工企业,20家生姜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家生姜深加工企业,实现日收购外运生姜500余吨。三是品牌建设融合营销通路。借助“院东头”品牌生姜入选“沂水十品”机遇,依托全镇7大A级景区客流量,在景区专门设立生姜等农产品展销区,参加产品展销会,“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拓展渠道。充分借力“互联网+农业”发展新格局,与美菜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全镇利用电子商务措施推广及销售农产品农业经营主体比例达到70%以上。
构建生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链条效益。
一是建设生姜观光园区。利用镇域内层层梯田、阡陌纵横地形,以旅游视角打造生姜园区,将生姜农耕文化纳入全镇一票通、三日游重要节点,展现四季姜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交通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园区农业旅游观光资源,打造全镇“每处生姜园,一个风景区”的农旅融合新模式。截至目前,建成生姜观光园20处,年吸纳游客6万余人。二是开发生姜旅游商品。设计生姜专用包装,借助景区旅游超市、商场平台销售生姜。利用扶贫资金建设姜糖、姜茶等深加工企业,直接增加生姜附加值。截至目前,设置景区展销摊位17处,销售生姜10万余公斤。三是打造三产融合景区。依托沂蒙山酒业公司,引进资金12.3亿元,实施“生产+加工+流通+营销”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利用国际领先技术,进行生姜深加工,新上年产4万吨姜粉生产线4条、年产1000吨姜黄素生产线2条、年产1800吨姜油生产线1条、年产4000吨姜辣素生产线1条、年产3万吨生姜膳食纤维生产线1条。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化妆品等行业,成功打造产销一体化生姜产业融合园区,实现生姜产业“接二连三”,产业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