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十二连增”


来源/作者:白城日报 张赫  日期:2023-10-17【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鹤乡大地一派繁忙景象,金灿灿的玉米、水稻和杂豆装点着乡村,奏响了丰收进行曲。记者在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0月14日,全市秋粮已收获760.4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46.88%;其中玉米已收357.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4.08%;水稻已收211.8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5.78%;70.98万亩大豆已收获完毕;其他秋粮已收120.47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7.58%。今年,白城市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丰收已成定局,预计粮食产量超过去年,有望实现“十二连增”。

白城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不断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推动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不断强化农业技术集成推广。今年,市政府与吉林省农科院签订《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作物育种、开发、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白城市先后印发了《白城市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若干措施》《白城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要点》,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还印发了《白城市2023年科技增粮行动实施方案》,聚焦玉米、水稻两大主粮作物,组织各地开展高产竞赛活动。全市共建立竞赛主体23家,面积4663.5亩。各竞赛主体集成土壤培肥、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选定适宜的优良品种,开展高产试验示范。10月7日,经省专家组实地测产,洮南市福顺镇水稻高产竞赛实测标准水稻每亩843.2公斤,在吉林西部地区排名第一,有望冲刺全省第一。全市落实水肥一体化面积408.28万亩,全省第一;水稻有序抛秧机保有量97台、全省第三,落实示范基地13个、示范推广面积8055亩;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万亩,全省第一。

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工作。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出台了《白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70.68万亩,其中,2023年新建76.08万亩。加强黑土地保护工作,印发了《白城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686万亩,超出省下达任务65万亩。

努力提升农机化水平。目前,全市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92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9.3万台,大中型拖拉机达到6.7万台,配套机具48.2万台(套)。全市拥有稻麦联合收获机0.96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0.68万台。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农业机械增长迅速,保护性耕作重型免耕播种机保有量6683台。白城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94.78%,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突破了机械化收获环节的“瓶颈”,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他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均有提高,花生、大豆、马铃薯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6.9%、96.8%、65.8%,花生、大豆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切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市农业农村局与市气象局签订了《“三农”服务合作协议书》,建立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会商研判机制,还采取分县包保的方式,督促指导各地抓好以农田排涝为重点的灾后生产恢复措施落实。同时,提高气象服务覆盖面,6月份以来,共发布气象灾害联合预警115次,为灾害提早做好安排部署,切实减轻灾害损失。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共防治病虫害284.14万亩,做到了监测到位,防治及时。为促进作物生长,8月下旬,白城市共组织实施“一喷多促”面积164.56万亩,投入资金3629万元,在促壮苗稳长、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