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堰市对物理农业的需求
十堰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区,特殊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制约“三农”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是耕地资源量少质差。二是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三是极端气候程度加剧。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恰恰处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前端,它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还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促进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抓住物理农业兴起这一历史发展契机,将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应用于十堰农业生产的各个生产领域,是十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选择。
二、十堰市可优先应用的现代物理农业技术
根据十堰市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可优先应用的有:农作物种子处理、设施蔬菜物理植保和物理增产技术和畜禽养殖环境安全型物理技术。在十堰市,有关现代物理农业的部分单项技术,如防虫网、诱虫灯、二氧化碳发生器、茶叶防霜机等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其相关设备的实际使用成本并不高,而且掌握技术的过程并不是非常复杂,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其综合应用效果不明显。由此,大规模引进和应用物理农业技术是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种子处理加工产业 种子处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种子处理可以减少在生长、收获、贮藏过程中所造成的种子活力下降,使种子的活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另一方面种子处理能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菌、防治苗期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幼苗营养、促进生长发育,从而实现苗全、苗齐、苗壮和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种子播种前的传统与常规方法有:包衣、拌药、化学脱绒、药剂浸种等。化学处理方法易产生药害,造成土壤环境的破坏,某些防治病虫的药剂不能与根瘤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用于种子等,而且化学处理不能真正提高种子本身适应环境的整体抗病、抗寒、早熟等性能,而这一切可以通过光、声、磁、电、热为代表的物理技术处理种子的方法达到。以十堰市水稻种植为例,常年种植面积52万亩,每亩用种量为1.5kg,每年用种量为78万kg。水稻种子经过特定的物理技术处理后,除了可以减少或不用农药化肥,改善并提高农作物品质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得以明显提高,后期表现出苗齐、苗壮、叶厚,有效增强作物抗病、抵御自然灾害等能力。另外,种子处理可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增加农民收益。以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为例,1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设备,一个春播作业期间可以处理种子75万吨~90万吨,按加工费0.36元/kg~0.40元/kg计,一个播种季节,此项服务可收入3万元左右,扣除成本,纯利润可达1.5万元~2万元。
2.设施蔬菜物理植保和物理增产技术 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蓄水后,几代人编织的重要“菜篮子”将沉入库底,淹没全市蔬菜基地5.25万亩,其中专业商品基地1.75万亩,非专业蔬菜面积3.5万亩,年减产16万吨,仅十堰城区蔬菜基地面积就锐减3/5,原有菜地只剩下1.05万亩,蔬菜供应量锐减2/3,缺口达到10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的减少,迫使菜农在有限面积内将蔬菜由粗放型生产方式向精细型、集约型、商品基地规模型等方式转变;加之,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一年四季气候反差大,制约了蔬菜的生产,因此,城郊蔬菜保护地种植蔬菜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通过物理农业技术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促使蔬菜品质产量明显提高已迫在眉睫。可使用的技术有:利用空间电场预防气传病害和调控植物生长,利用多功能静电灭虫灯防控飞翔害虫。空间电场就是在温室中悬挂着一串串小灯篓(绝缘子),小灯篓下面牵着一条细细的金属线(电极线),温室的山墙上固定着两台仪器,就是这两台仪器把220伏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的正高压送往细细的金属线上,金属线与地面之间会形成一个正向的空间电场,温室内的雾气、空气微生物就会被净化掉,温室蔬菜的病害就会大幅度减少。同时当电极线通过温室湿空气导体、植物流入土壤的电流会在根系位置产生很多氧气,进而提高了植物根系活力,增强了植物的抗病力和生长能力。由于植株带电,一方面,落在植株上的昆虫会受到电风和静电斥力的作用而停止咬噬作物;另一方面作物会因放电笼罩在臭氧、二氧化氮的氧化气体环境中(这个浓度可设置,对植物不造成危害),昆虫和微生物都会规避的,因此可以完全杜绝农药的使用。当栽培作物的土壤或其他基质经过灭菌灭虫处理后,倒入栽培床内,并通以直流电晕电场,那么,就可以获得完全脱离农药的绿色蔬菜。
3.畜禽养殖环境安全型物理技术 根据十堰市百万山羊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羊舍物理保护、空间电场防疫、牧场无臭化建设。主要目的是降低病死率和粉尘与氨气浓度。可采用的方案有两个:一是每栋布置300型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和粪道等离子体或臭氧灭菌除臭机;二是每栋布置内循环空气净化消毒机和空间电场自动防疫系统。
三、十堰市推广应用物理农业技术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物理农业技术,在不同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
2.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引导为辅合理推进 建议市政府设立物理农业技术发展资金,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市)也应设立物理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物理农业技术引进,为发展物理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建议政府拿出一定资金﹢地方购机补贴﹢农民自筹的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装备。
3.加强设施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和示范园区建设 市直应进一步整合市直科研、农技推广等部门技术人才资源,挑选精兵强将,发挥技术部门整体实力,把科技服务重心转移到物理农业发展上。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过硬的人员赴山东、大连、天津等地学习深造,引进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承包示范。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市级标准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科技示范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推广物理农业技术走向成熟。
4.物理农业技术应用为打造绿色食品保驾护航 市直相关部门应发挥整体优势,加快农产品认证和基地认定工作,打造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品牌,建环境安全性温室基地(物理农业技术示范工程),树立品牌,加快设施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