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抗倒伏”的门道


来源/作者:吉林日报  崔维利 杨率鑫日期:2020-09-25【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桂兰住在铁西区平西乡九间房村,今年69岁,夫妻二人守着老父亲,一家三口有一公顷多地,日子过得还不错。只是种地总是要“看老天爷脸色”,旱了涝了风大了,都免不了要欠收;而且夫妻俩年纪也越来越大,干起农活来已开始吃力。

  今年刚一打春,村里来了一个年轻人,叫侯刚。他说他在2013年成立了一个永信合作社,要把大伙从繁重的农活里解放出来,不管旱涝都要保收。桂兰和村民们开始都不敢相信。

  侯刚说这里面有门道——

  “给土地引入商业保险——产量险,只要农户带地入股永信合作社,保险公司保证合作社入股土地每公顷18900斤的保底产量。低于这个产量,保险公司全额赔偿;高于这个产量,合作社按股分红,全部返还给农户,不做提留。”

  “种植过程中的所有资金投入,由合作社先垫付,卖粮后再收回,垫付周期为一年。垫付的资金投入包括:种子、包衣剂、化肥、农药的成本,以及农机作业、田间管理等人工成本。也就是说,农户种地不再需要先期投入。”

  “还有一笔账,因为合作社进行集约式经营,所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每公顷可节省820元;统一进行农机作业和田间管理,每公顷节省700元;统一仓储减少粮食损耗每公顷500元;统一销售每公顷多卖出100元,这样相当于每公顷多赚2100元。很多农民可以告别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春播秋收了,进城务工还能增加收入。此外,参考2019年的国家补贴标准,农户加入合作社形成规模效益,每公顷可多得补贴1200元。这是散户没有的。”

  好处这么多,那还等啥!桂兰带着自家的一公顷土地入股了合作社。春耕了,合作社的大型农机在地里播种施肥,桂兰肃然起敬:“人家的这‘种地’,跟咱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太不一样了,看着像演电视剧。”现在,桂兰每天就收拾干净小院子,专心照顾老父亲,一心期待着年底分红。

  目前,永信合作社有70户社员,规模经营土地2129.5亩。

  今年四平经历了1次冰雹、3场台风,对玉米的伤害挺大,但桂兰并不担心。她领着记者来到大田,扒开一穗玉米,高兴地说:“你看这大苞米,尖顶饱满,长得多好!今年的台风是挺厉害,但我们这边很少有倒伏的,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抗倒伏能力居然这么强?

  侯刚跟我们解释:“玉米高高挑挑,抗倒伏是一个关键点。我们在选种环节就严格把关,多次筛选考量,绝对使用优质品种;并且采用免耕播种的方式,保护土壤的同时也让玉米长得更加粗壮。”

  传统农业的小农户碎片化经营,导致农机作业地点分散,空耗严重;而农户整屯集中入社,土地连片经营,充分显现了规模效益。永信合作社今年将平西乡九间房村两个自然屯作为试点,目前看来已获得成功。

  下一步,合作社计划3年内整乡推进,土地全部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选用优质品种,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带领全乡农民走上旱涝保收的致富路。


添加人:于海洋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