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农业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山东省淄博市土地流转经营逐步增多,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也逐步增大,农机农艺衔接也更加紧密,发展设施种植机械化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农民购置使用设施种植机械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设施种植机械也逐步由简易机具发展到联合机械,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及所产生的巨大效益使广大农户与机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优化农机化发展结构、适应新形势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扎实有效地做好设施种植机械化各项工作,淄博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设施种植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应用工作,成立设施种植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农机推广科具体抓。领导小组深入区县、乡镇、农村和示范点不定期进行督导,及时了解掌握发展动态,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制肘问题。此外,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为设施农业园区提供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园区人员到厂家、农机展览会、先进示范园区参观见学,了解掌握设施农业先进机械及机械化技术,坚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积极做好本区域的设施种植机械及技术推广工作,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截止202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4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25%,设施种植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46.3%,设施农业设备137158852平方米;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种植面积16万亩,播种面积21.4万亩;林果种植面积73万余亩,果品产量123万余吨;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微耕机保有量27635台,113292千瓦;覆膜机11台;排灌机械65402台;田园管理机18787台,77488千瓦;果树修剪机310台,460千瓦;马铃薯收获机88台,24千瓦;花生收获机19台;果蔬初加工机械125台套,设施种植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有较大提升。全市设施种植重点推广设施环境自动调控、电动卷帘、耕整地、节水灌溉、高效植保、二氧化碳气肥使用、育秧移栽等机械化装备和技术,设施种植基本实现了卷帘电动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建设标准化、植保绿色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目标。
在推进全市设施种植机械化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南部山区设施种植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林果、中药材种植地块地形复杂,机械作业受限;果园种植密度大,不规范,基本没有苹果设施种植。林果设施种植的桃、樱桃自用购置的微型农机具,动力小、效率低,只能缓解山区农民的劳动强度,不能解决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土地分散制约了种植机械化的实施。设施农业占地规模通常都比较大,原有土地不可能都符合建大棚条件,必须重新调整承包土地,一家一户又难以做到,发展设施农业受到制约。土地分散经营使单户农民购置农机投入成本加大,制约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二是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有的区县设施农业主要是以简易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智能化、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连栋温室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一旦遭遇灾害性天气,将大大影响生产。三是筹集设施种植机械化设备的资金较困难。从目前情况看,发展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较大,建设一般塑料大棚需要资金3-5万多元,加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设备购置,当年难以收回投入,因此群众积极性受到影响。设施种植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研制开发力度不够,适宜山区机械作业性能好的农机具偏少,且品种单一。四是效益降低,风险增大,保障偏弱,影响了创业者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人工、化肥、种子、农药、土地流转等成本上升,设施种植行业收益减少;由于设施种植行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市场因素等影响明显,风险较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是市场价格波动太大,对设施种植行业的生产、销售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造成很大损失;与之相对应的保障体制和制度尚不够健全,存在救助标准低、数量少、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接受设施种植行业投保等问题,设施种植行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设施种植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五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技术服务力量薄弱。综合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施种植行业工作比较辛苦,种植从业者多以年龄较大、无技术特长的中老年人为主,几乎没有年轻人,对于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认知度较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也导致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短板。
加快提升淄博市设施种植机械化建设的建议:一是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加大智能农机装备及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农机装备和农技工艺的融合,降低种植工艺对人工的依赖,实施精确通风、施肥、喷药、光照等功能,降低管理费用,提升种植效益;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进度。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设施农业应用水肥一体化机械,实现定时、按需浇水施肥,建立完善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示范点。二是加强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引导设施种植行业种植户加大种植规模,增加智能农机的使用,用较少的人员、较轻的劳动强度培育更多、更好的设施种植行业产品,提高设施种植行业标准化水平,创立发展农产品名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现有种植标准园为依托,做好综合协调,帮助其继续发展壮大,尽快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将设施种植行业作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设施种植行业,并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带动广大散户种植群体。三是加强资金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农业农村、财政、农村商业银行等部门的支持,统筹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推进设施大棚宜机化、智能化的建设与改造。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将更多设施种植装备纳入补贴范围,积极探索成套设施装备补贴路径。积极引导各类民间资本投入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制定鼓励农民和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开展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培训或聘请职业经理人;着力培养一批懂管理、懂市场、懂技术、会生产的新型农民,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尤其是设施种植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