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示范推广情况
呼图壁县近三年冬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主要由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集中连片种植,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每年良种覆盖达100%,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达90%以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应用达100%,全程机械化应用水平达到了100%,单产水平逐年提高。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22号、石冬8号。主要推广先进技术有节水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喷三防”、无人机飞防技术及氮肥后移技术、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密植匀播技术等。小麦单产2013年达383.4kg/亩,2014年422kg/亩,2015年产量达409kg/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在呼图壁县开展的小麦高产机械化播种作业对比试验示范工作,围绕推广先进的小麦高产高效播种机械化技术,建立新的机械化配套作业模式,配套相应的作业机具,为粮食增产新技术提供了技术与机具保障。
试验地点设在五工台镇龙王庙村,试验面积380亩,其中常规播法10亩,井子播种法150亩,密植匀播法220亩。设立了试验区和对照区,制定出了试验方案和技术路线,每个小区选择了3个代表样(每个代表样1m2),进行定点定株调查,试验品种新冬17号。组织召开了试验田播种现场会和不同播种方式现场技术经验交流会,开展了新机具田间播种作业观摩和飞防技术演示,累计培训县乡农机、农科专业技术及合作社、种植大户500多人次,同时邀请区州领导、专家和相关企业进行了田间现场指导。完成了田间数据采集与整理,分析出不同播种方式增产机理,撰写出了不同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报告。
二、主要措施
1.制定机具研制方案 在现有传统小麦条播机基础上,将15cm的行距改为7.5cm,在区州两级专家的指导下,昌吉州金世通农机企业研制出配套播种机——2BZY-46行滴灌窄行匀播播种机,其特点为播幅3.6m,两排播种盘,每排23行,共计46行;配套动力120马力以上,7.5cm等行距条播,播种深度2cm~4cm,工作速度4公里/小时~6公里/小时,一机六管,滴灌带间隔60cm。一次完成播种、铺设滴灌带作业。
2.开展试验田对比工作 设计试验所处地块均为当地中等肥力地块,肥水及管理等相关生理因素都处于同等水平。处理田和对照田布置在同一条田,土壤肥力和施肥习惯一致,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采用三种播种模式比较,模式一“井”字型滴灌播种法,即按照当地亩播量的一半为横播,一半为纵播,采用常规播种机具作业两次,行距为15cm。模式二为密植匀播,即采用新研发的机具2BZY-46行滴灌窄行播种,一次完成小麦播种作业,行距为7.5cm。模式三为常规滴灌播种法(对照),行距为15cm。其它一切农事措施一致。试验承担各单位在小麦生长至收获后各个环节联合进行数据测量、收集、比对。
3.试验技术路线 灭茬→底肥撒施→耕地→整地→铺管、播种→田管→收获。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呼图壁县在2015年的冬小麦种植中积极开展了滴灌冬小麦“井字型”播种技术、密植匀播技术和常规播种技术试验示范。
“井字型”滴灌冬小麦播种技术:播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播种东西行向,第二次播种南北行向,两次播种形成网格状“井”字型,无交接田埂;第二次播种的同时铺设滴灌带毛管,毛管间距60cm,每个毛管管4行小麦。
密植匀播滴灌冬小麦播种技术:通过对播种机改造,小麦行距由15cm 缩至7.5cm ,进行一次性播种,毛管间距60cm,每个毛管管8行小麦。
常规滴灌冬小麦播种技术:播种一次性完成,毛管间距60cm,每个毛管管4行小麦。
2014年9月15日播种,9月27日滴水,连续滴两个出苗水,10月10日开始出苗,密植匀播试验田基本苗57.9万株/亩,“井字型”试验田基本苗55.3万株/亩,常规播种试验田基本苗51.2万株/亩。10月30日经技术人员调查,密植匀播播种的滴灌冬小麦平均分蘖1.5个,总茎数92万,三叶一心的麦苗占43.75%,四叶一心的麦苗占56.25%;“井”字型播种的滴灌冬小麦平均分蘖1.85个,总茎数95.8万,三叶一心的麦苗占31.25%,四叶一心的麦苗占64.58%,五叶一心的麦苗占4.17%。常规播种的滴灌冬小麦平均分蘖1.1个,总茎数83万,两叶一心的麦苗占13.5%,三叶一心的麦苗占53.7%,四叶一心的麦苗占32.8%。
2015年4月28日,进行了一次除草剂苯磺隆和化控矮壮素喷施飞防。
2015年6月初,三种播种方式的小麦在灌浆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烂根,经县农机局、县农科站共同调查,制定了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技术方案。6月16日,在试验区召开呼图壁县冬小麦“井”字形、密植匀播优质高产新技术田间交流培训及飞防现场会,由县农科站进行了冬小麦“井”字形播种技术培训,由县农机局进行了密植匀播冬小麦技术培训,由州农技推广中心进行了冬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技术培训,由州供销社进行了农用无人机飞防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三架农用无人机对试验区进行了飞防。整个生长期追肥4次,滴水9次。
7月5日,由县农机局、县农科站对试验区小麦进行测产,密植匀播技术地块平均测产数据为479.4kg/亩,“井”字播种技术地块平均测产数据为 535.4kg/亩,常规地块平均测产数据为400.8kg/亩。7月15日开始收割,获得实际产量,密植匀播技术地块产量为450kg/亩,“井”字播种技术地块产量为 480 kg /亩,常规地块产量为430 kg /亩。由于5月底到6月初,滴水过多,加之气温偏低,导致灌浆期出现烂根,以及遭受干热风的侵袭,三种播法的小麦产量均受到影响。
名称 内容 | 常规播法 | “井”字播种法 | 密植匀播法 |
分布情况 | 五工台镇龙王庙烘干厂北一条田中 | 五工台镇龙王庙烘干厂北一条田东 | 五工台镇龙王庙烘干厂北一条田西 |
前茬作物 | 小麦 | 小麦 | 小麦 |
播期 | 9月20日 | 9月20-23日 | 9月15-19日 |
施肥方式 | 底肥二铵25kg,追肥四次:尿素20 kg、滴灌肥10kg | 底肥二铵25kg,追肥四次:尿素20kg、滴灌肥10kg | 底肥二铵25kg,追肥四次:尿素20kg、滴灌肥10kg |
品种及 播种量 | 新冬17号 | 新冬17号 | 新冬17号 |
30kg | 30kg | 30kg | |
动力机械 | 东方红1304 | 东方红1304 | 东方红1404 |
播种机械 | 2BFX-16悬挂式谷物施肥播种机 | 2BFX-16悬挂式谷物施肥播种机 | 2BZY-46滴灌窄行匀播播种机 |
行距 | 15cm | 15cm | 7.5cm |
整地情况 | 五铧犁犁一遍、联合整地机整两遍,土块偏大 | 五铧犁犁一遍、联合整地机整两遍,土块偏大 | 五铧犁犁一遍、联合整地机整两遍,土块偏大 |
小麦生长情况(5月5日) | 长势良好 | 长势良好 | 长势良好 |
小麦长势情况(6月18日) | 存在烂根现象,进行一喷三防 | 存在烂根现象,进行一喷三防 | 存在烂根现象,进行一喷三防 |
测产(7月5日) | 400.8kg/亩 | 535.4kg/亩 | 479.4kg/亩 |
实际产量 | 430kg/亩 | 480kg/亩 | 450kg/亩 |
三、对比试验
详见表1:不同播种方法对比试验情况
四、经济效益评价
1.不同播种方式的成本核算
表2 成本核算表 单位:元/亩
试验名称 | “井”字型 | 密植匀播 | 常规滴灌 |
机耕费小计 | 115 | 110 | 105 |
犁地 | 30 | 30 | 30 |
整地 | 30 | 30 | 30 |
播种 | 30 | 25 | 20 |
收获成本 | 25 | 25 | 25 |
生产资料小计 | 444 | 444 | 444 |
种子 | 108 | 108 | 108 |
肥料小计 | 156 | 156 | 156 |
尿素 | 36 | 36 | 36 |
滴灌肥 | 45 | 45 | 45 |
二铵 | 75 | 75 | 75 |
滴灌带 | 130 | 130 | 130 |
农药与作业费 | 50 | 50 | 50 |
田管费用小计 | 100 | 100 | 100 |
水费 | 130 | 130 | 130 |
人工费 | 20 | 20 | 20 |
毛管回收(应减) | 50 | 50 | 50 |
土地承包费 | 300 | 300 | 300 |
合计 | 959 | 954 | 949 |
2.经济效益分析 (按实际产量计算)单位:亩、kg、吨、元、万元、%
成本核算与经济效益数据显示,“井”字型播种成本较常规增加了10元,即增加了播种成本10元,亩产量增加了50kg,增产11.6%,亩增收137元。密植匀播成本较常规增加了5元,即增加了播种成本5元,亩产量增加了20kg,增产4.7%,亩增收54.8元。
表3 经济效益分析表 单位:公斤、元、%
播种方式 | 单产 | 亩产值 | 亩成本 | 亩效益 | 亩增产 | 亩增收 | 增产率 |
常规滴灌 | 430 | 1333 | 949 | 229 | ---- | ---- |
|
“井”字型 | 480 | 1488 | 959 | 356 | 50 | 137 | 11.6 |
密植匀播 | 450 | 1395 | 954 | 279 | 20 | 54.8 | 4.7 |
五、创新点
1.研发小麦播种新技术——密植匀播法,并研制出配套播种机——2BZY-46行滴灌窄行匀播播种机,两排播种盘,每排23行,行距为7.5cm,可一次性完成播种作业,改变了籽种在土壤中的空间排列,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提高小麦田间出苗率,培育了壮苗,增强了抗逆性。
2.采用无人机飞防新技术。在小麦生长期和灌浆期,对试验区小麦进行两次无人机飞防作业,实施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技术、氮肥后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实现节水、节地、节电等。
4.在冬小麦长期沿用传统机械播种的模式下,开展小麦新型播种机械研发与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克服了“井”字型播种机械播种不配套问题,保证了小麦的正常播期。尤其是与农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开展田间观察记载与数据分析,努力形成适合本地区小麦生产实际的新型小麦高产高效播种模式,为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六、问题及建议
1. 2015年5月下旬连续7天阴雨天气,以及试验区小麦播量大,密度过大,引发小麦全蚀病中度偏重发生,造成减产10%左右,病害发生常规播种>密植匀播>“井”字型播种。
2.试验经费缺乏,致使试验建设单位积极性不高,给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加强试验建设带来难度,建议加大试验推广扶持力度。
3.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提升及相互交流的平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业务培训及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