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的茶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徂徕山一带以零星种植为主,茶叶加工过程主要是依靠手工,致使茶叶生产加工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近十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机具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使茶叶生产加工过程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促进了南茶北植。截至2014年底,新泰市茶叶种植面积为7104亩,茶叶杀青机保有量36台,茶叶揉捻机保有量40台,茶叶烘干机60台,茶叶筛选机74台,机械化加工干茶总产量78326kg。仅2014年,全市新植茶园面积35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06万亩,增幅49.3%;新增茶叶加工机械41台,增幅24.3%,茶叶加工过程机械化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新泰市茶叶加工情况
目前全市已建成的规模较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有6家,分别是山东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泰市徂徕春茶叶合作社有限公司(天宝镇赵庄村)、新泰市木鱼春茶叶有限公司(刘杜镇东赵村)、新泰市天宝镇上官庄村茗海茶叶专业合作社(天宝镇上官庄村)、放城邱子经贸有限公司(放城镇邱子峪村);正式注册的有“北方玉芽”“东岳第一春”“徂徕春”“木鱼春”“大官庄”“茗海”等商标。加工品种主要以绿茶为主,另外还有散户加工的低档大叶红茶。
1.机具选型 根据茶叶生产现状,新泰市选择了整个茶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炒制和焙火两个环节,进行了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控制。选择的机型是:6CCB-900型名茶炒制机、6CMD/8型多用炒茶机、6CHZ-9B型茶叶烘焙机和电热6CHA-2.0型辉锅机。
2.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 以夏季茶鲜叶为主,采用如下加工工艺:机械采摘鲜叶→鲜叶分级→萎凋→揉捻→筛分→复揉→发酵→微波初干→复揉→筛分→烘干→提香。主要技术措施:机采茶园经过定型修剪,控制水肥,尽量使芽叶生长一致。剪口上2叶机采一芽二、三叶;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自然萎凋在专用萎凋车间进行,温度23℃±2℃,湿度为70%~80%,通风避光。确保萎凋叶在整个萎凋过程中不受伤害;揉捻选用45、50型揉捻机,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揉捻效果不理想,揉捻程度不一致。揉捻分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按照空、轻、重的顺序进行。第一阶段完成后进行筛分,筛面进入第二阶段揉捻;采用专用发酵车或发酵车间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湿度、厚度和时间,保证空气新鲜;干燥采用初干、足干、提香三段法。在初干与足干之间有至少30min的回软,回软之后复揉,增进造形,紧固条索,复揉之后进行筛分,分类进行足干,足干后摊晾,粗细混合后提香。
3.乌龙茶机械化加工技术 以秋季鲜叶为主,采用如下加工工艺:机采鲜叶→鲜叶分级养护→日光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焙火→包揉→复焙→复包揉→定型→足干→拣梗→拼配→提香。主要技术措施:控制茶园水肥管理,尽量使新梢长势一致,芽头在一个扇形面上,并确保新梢在伸育5~7个叶片后形成驻芽。机械采摘一芽三、四叶;机采鲜叶要及时运回摊晾,并分级筛选,选择芽叶完好的茶青制作乌龙茶;做乌龙茶的茶青在下午4~5时进行日光萎凋,时间30分钟;日光萎凋叶经适度摊晾后进入做青间做青,做青叶摊晾厚度以不重迭为宜。做青分摇青和静置两个环节交替进行;杀青采用燃气滚筒杀青机,高温快杀;揉捻采用45、50型揉捻机,趁热揉捻;包揉采用专用速包机、平板机和解块机,包揉至粘手进行复火,复火后继续包揉,直至成型,然后定型。定型30分钟后解块干燥。最后拣梗、拼配、复烘提香。
4.机采鲜叶名优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 主要内容有:开发颗粒状浓香形绿茶和绿碎茶两种。在保证色、香、味、耐冲泡的基础上,改变粗大外形,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
(1)浓香型绿茶开发 浓香型绿茶的特点是:“三绿”特征显著,香高,耐冲泡,适合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浓香型绿茶的原料可以用机械采摘。技术关键是:机械采摘具一定成熟度(一芽二三叶)的鲜叶,这是香高持久、耐冲泡的基础;特殊的晾青工艺,在释放青草气味的同时,使叶片的水分得适度蒸发,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营养物质的转移,这个变化不仅使香气成分得到发展,青臭气减少,还是形成鲜醇滋味的基础。再就是包揉工艺的引用,成茶呈颗粒状,外形紧结,从而改变了干茶外形的形象。颗粒茶,便于真空包装,可延长保质期,弥补了绿茶不耐贮存的缺憾。此外,在包揉过程中,由于没有高火作用,叶色保持原来的绿色,形成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有效规避了绿茶不绿矛盾。该项实验虽有一定基础,但没经批量生产检验,其工艺有待进一步完善。
(2)绿碎茶开发 借鉴烘碎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利用机采鲜叶加工绿碎茶,突出绿茶的鲜、爽、浓、强、绿的特点。碎绿茶,易冲泡、溶解快,适合会议、接待用。目前市场很少见到,新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又增添了一种新的绿茶产品。主要技术措施:机采鲜叶经适度摊晾,水分减少15%左右;利用微波杀青,保持原绿色;利用揉切机揉切成粒;利用烘笼快速去水至八成干,再用珠茶炒制机炒制。锅温控制为高、中、高,中间出锅摊晾回软,出锅前适当拉高火,最后用烘焙提香机提香。
二、机械化加工的推广优势
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新泰市市茶叶加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具有以下优势。
1.丰富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优势 茶叶生长需弱酸性沙壤土,宜栽植于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山区丘陵地带,而新泰市山区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茶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泰市是南茶北引的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天宝镇上官庄一带已有5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比较完善的栽培和加工经验。
2.政策扶持优势 2011年,泰安市政府制定了泰山茶产业五年振兴规划,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植茶园、标准化茶园、规模加工企业、茶叶有机认证、茶叶品质提升等项目给予扶持。2011年,新泰市上官庄茗海茶叶合作社、木鱼春茶叶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获得泰山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19.8万元;2012年,徂徕春茶叶合作社有限公司、泉沟镇杨家牌村等3家单位获得泰山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29.9万元;2013年,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扶持资金72.25万元;2014年,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得扶持资金204.8万元。
3.技术推广优势 由于新泰市近两年茶产业发展迅猛,逐步加大了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林科所等高等院校的联系,并与福建安溪佳友等茶机厂、济南隆泰鑫达微波设备厂等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经常聘请专家教授前来进行技术指导,为茶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市农业局、农机局有专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方面的技术开发研究和推广工作,所掌握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处省内领先地位。此外,新泰已建成石莱镇北官庄、羊流镇朝阳村、天宝镇赵庄村、刘杜镇东赵村4个连片200亩以上的高标准生态茶园,发展了山东新泰惠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泰市木鱼春茶业有限公司2个精品茶园,建立了山东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这些茶园和茶叶生产公司均为山东省茶叶生产加工行业的前沿性技术掌握单位。
三、推广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示范推广茶叶加工机械化,可使每公斤夏季茶叶价格提升200元,每亩可增加收益2000元以上;每公斤秋茶可增加收入100元,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综合经济效益为亩茶园增加收入3000元。
示范带动效应:茶园面积取得了大的突破,年新增茶园面积4300亩,分别是山东泰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石莱北官庄、岳家庄涝南村等6个村新植茶园4160亩,天宝镇上官庄等村新植茶园120亩及徂徕春茶叶合作社有限公司在天宝镇赵庄村新植茶园20亩。通过多方引导,这4300亩茶园大部分栽植白茶、黄茶、正山小种、龙井43等高档品种。
企业的规模化效益:在现有红茶、乌龙茶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扩大红茶加工企业5~10家,年加工红茶10万公斤以上;通过乌龙茶技术改进和培训,带动已上专用设备的5家企业进行乌龙茶的试生产,增加乌龙茶产量1000公斤;羊流、天宝、刘杜等茶叶加工企业生产红茶3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