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生产的那一抹“瑞阳”


来源/作者:《农机科技推广》杂志编辑部  柳瑾菡日期:2019-01-07【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有这样一个人,历经层层磨难披荆斩棘,大步向前;有这样一个合作社,面对重重困难不舍不弃,砥砺前行。这个合作社的引领人,就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一个农村汉子孙党辉。孙党辉身为滑县瑞阳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理,与社员们共同经营着合作社,大家一起吃过苦、也尝过甜。合作社从最初的订单式种植发展为流转2.2万亩土地规模化种植,在发展过程中,还与中联重科合作建成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    

  步履艰难 初衷不改

  由于提前得知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指导专家组(记者跟随)的到来,孙党辉早早的在合作社门口等待着。“终于把你们给盼来了,欢迎欢迎,里面请”一句简洁的问候,让我们一下车就感受到了他的热情。据孙党辉介绍,合作社始建于2011年,拥有管理人员11人,专业技术人员6人,流转2.2万亩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辐射带动6008户开展订单式小麦种植。当谈到合作社初期的发展情况时,他便一口气倒出了他的苦衷。

  “我们想做一个有品质的合作社,种植属于自己品牌的粮食,这是我们的初衷,但是起初的发展道路并不顺畅。”他认为,河南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合作社只有拥有品牌产品才能走的更远。起初,没有资金用于流转土地搞种植,但这并没有阻止孙党辉实现理想的决心,没有土地可以搞订单式种植。于是他带领合作社成员走街串户,苦口婆心地宣传订单式种植的优势:合作社前期提供价格优惠的优质种子,后期负责收购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收购高于市场价格0.01元/斤,农户只需种地就行。前期的铺垫有了回报,有些农户愿意尝试种植,当年订单式种植面积竟达3.6万亩。

  事事却难如人愿。在尝试种植的一些农户中,由于种子混种在一起,导致后期收获的产品不纯,达不到要求。合作社仅收回1万亩合格的产品,面对未达标准的产品,孙党辉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可是为保障产品质量,他坚决不予收购,也由此伤了一些农户的心。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与那些混种的农户谈心,正是有了将心比心的沟通,农户才放下成见,给予理解与支持。第二年,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他组织合作社技术人员对开展订单式种植的农户进行专业指导,确保了收购的产品质量,得到业界好评。农场从此与中粮、贵州茅台、北京古船等加工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规模发展  不断壮大

  订单式种植管理不仅给农户带来了收益,也让合作社尝到了甜头。孙党辉面对此景,一个想法又在脑海里产生,那就是扩大生产规模:合作社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植。孙党辉说干就干,他利用冬季空闲时间,串东家走西家,见面就谈流转土地的事情。最后与农户达成协议,每亩年流转费用按照当年1000斤小麦的价格折算。 就这样,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流转约5000亩土地,合作社规模化生产经营之路从此踏上征途,而这一年是2013年。

  为了提高流转的土地产出效率,减少土地碎片化,合作社对流转的土地进行平整,并在部分田地安装了喷滴灌,这样一来,不仅避开了农忙时节用工难的问题,降低了灌溉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社员们共同努力下,合作社收获了规模化经营带来的经济效益。此时,孙党辉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动员合作社成员,继续深入农户家里做工作,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据孙党辉介绍,合作社流转土地从2013年的0.5万亩扩大至2016年的2.2万亩。

  调整结构 规避风险 

  合作社在扩大规模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在种植过程中,以往只种植玉米等作物,时逢经济形势走低或遭遇天气灾害,玉米收购价格下降,加上人工费用上涨的压力,高成本低收益引发种植风险。在管理上,有的工人消极怠工,影响工作效率,更有甚者将本应施的肥丢弃至水沟里,造成资源浪费,并影响了作物产出。为了降低风险,合作社及时调整了农作物种植结构、完善管理模式。孙党辉面带喜悦:“合作社已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调整种植结构——改变为种植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其中规模种植了青贮饲料玉米约0.9万亩。此外,合作社与中联重科‘联姻’,成立的大型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实现了粮食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2015年,合作社向茅台集团输送4000吨优质小麦,单价每斤1.8元以上,比同期小麦的市场价格每斤高0.6元左右;与光明乳业签订收购协议,为万头奶牛供应玉米和秸秆400多吨。”不仅如此,合作社为了规避后期用工效率不高等问题,开展土地托管,完善管理模式。在社员们自愿的基础上,将流转的土地托管给社员(土地每亩托管费用比合作社流转费用低100元),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土地经营效率,还能有针对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等。据了解,土地托管很受社员们的欢迎,由2015年的1.2万亩增加至2016年的2.1万亩,发展呈现上升势头。

   

  在交流过程中,示范农场指导专家根据示范农场的基本情况、种植模式等情况,提出了示范农场机具优化配置方案,指出要通过网站、杂志等多种渠道学习管理知识与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农场技术创新、试验示范等辐射带动作用,孙党辉表示赞同。记者向孙党辉赠送了《农机科技推广》杂志。

   

添加人:中国农机推广网 内容审核:中国农机推广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