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这句话一定记忆犹新。“干了一辈子农机、农业工作,你要问我有啥感触,这句话就是最好的总结。”德惠市农机局局长张国恩以这样一句感受颇深的话开启了他的故事——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德惠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之变。
张国恩,1981年进入当时的德惠夏家店镇农机站工作,现为德惠市农机局局长、德惠市农业机械服务总站站长。39年的农事工作经验,其中,有14年完全是与各类农用机械打交道,让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农用机械由原来大量的牛马犁杖、刨坑水种,到现在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并随之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变。
“科班出身”成了香饽饽
“我是白城农机校建校第二届学生,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夏家店农机站工作。”“科班出身”的张国恩成了单位的“香饽饽”。“那会儿德惠还是县城,共有30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农机队”。几乎天天“泡”在地里的张国恩对农机可是再熟悉不过了,连型号和马力至今都记得非常清楚。“机车都是轮式拖拉机,型号是铁牛55之类的,马力在28到36之间。”
“我们这儿是1982年全面分田到户的,一般农户家养不起大农机,所以当时还存在着大量牛马犁杖,包括人工刨坑、人工收割等方式。”张国恩说,他记得当时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坚持人工种植,而儿子儿媳则支持买拖拉机,为此事竟然闹了分家。
接下来的十几年,随着国内制造业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的当前保有量大大增加,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增加了不止千倍。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领域不仅包括粮食生产,还在向各种经济作物延伸。农业生产得益于机械化的普及,衍生出了农产品加工业、副业、养殖水产业等。耕作模式也从简单粗放的大田农业向运作起来效率高、管理方便的设施农业转变,人们不但关注生产过程,更重视对产前+产后的链条产业的发展。
从50万元到2300万元
签字时手直发抖
2004年,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中央连续多个1号文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使长春市的农业机械化驶上了快车道,农机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末,我调任德惠市农机局,当时德惠市农机总动力是74.2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是3.6万台,其中40马力以上的442台,多数为中小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32台,其中自走式的不足10台;水稻收割机不足100台;水稻插秧机是326台。这些机械多数为带病或技术状态不佳,不能满负荷作业,使用效率很低。深松机、免耕播种机、高速乘坐式的水稻插秧机和玉米四行自走收获机、高秆喷药机、超过100马力的拖拉机几乎没有。当时农机化水平也比较低,综合农机化水平为63.1%。”张国恩回忆说,水稻异地收割成了一道风景线,“一到秋收时,南方的收割队就一路北上,很多人家雇他们收割作物。”
从2009年开始,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机发展快速扩张。由于提前预料到了这个趋势,2009年张国恩申报农机购置补贴时,大胆地填写了800万元,可谁也没想到,当年春耕还没结束,800万元的额度已经用完了。他赶紧又向上级请示临时追加额度,结果当年完成农机购置补贴呈现了几何式增长,实现了2300万元的额度,相比2007年的50万元翻了45倍。“说实话,当时签字时我的手都直发抖。”张国恩说。
张国恩为记者列举了一组农机购置补贴指标数据:2007年,50万元;2008年,150万元;2009年,2300万元;2010年,3000万元;2011年,5000万元;……2014年,9700万元。”张国恩说。
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德惠市朱城子镇农民杨海超的生活。2008年,他家里只有两台东方红904大型拖拉机,全家人在租种的10多公顷土地上辛苦劳作。2010年,杨海超成立了德惠市大杨子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我们享受国家政策,直接购买了大型收获机,又配套了4台免耕播种机。转年我们就种了100多公顷土地,有了农机,生活就不一样了。咱们的农机就是咱们的手,它能给你抓钱。”杨海超说。
农机升级
农民不种地也赚钱
在德惠市大杨子农机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合作社有大小农机具近100台套,从春种到秋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我们这儿最大的农机就是1504拖拉机,一共有10台,还有收获机12台,玉米收获机是12台。此外,如果田里的苗长高了也不怕,因为我们有4台高杆掸药机,而且现在植保都用无人机了。”杨海超介绍说。
张国恩告诉记者,一台美国产的凯斯籽粒玉米收获机需要两个人操作,早晚换班,一天能收割15公顷玉米,即时脱粒,这相当于100个劳动力的日工作量,还能将秸秆都粉碎好了。“农机替代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农民从土地上‘解绑’了,土地托管后,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务工,有的在乡镇企业上班,有的在合作社打工,农民收入多了,地里也多打粮了。”张国恩说。
大数据时代
都是你不知道的农机
又是一年备春耕。“你看这免耕播种机,农民都抢着租,今年都没够用。”张国恩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年末,德惠市5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达到了6552台,是原来的20倍左右。此外,还包括深松机484台,免耕播种机652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让农民改变了对免耕播种机、苗期深松机和秋季全方位深松机等机具的态度。“装备结构有了极大的改变,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张国恩说。
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同时还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加快了农村劳动生产力的转移和土地的流转、规模经营。近年来德惠市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1.5亿公斤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每年都要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经营土地模式超过200公顷的大户近100个。每年春种、秋收、秋整地等环节的作业时间比过去缩短一半以上,作业速度快、效率高、强度低、质量好、不耽误农时,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技术、作物生产与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决策等科技前沿的“精细农业”技术,标志着21世纪的农机发展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以后的农机基本会配有高精度传感器,可以迅速收集环境、土壤与农田作物几个样本基本数据,再配有智能分析仪及等级相当的定位系统,很快可以运算出提供决策参考的数据,实现计算分析且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控制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最后,张国恩向记者展望了未来的农机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