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在粘贴二维码 |
图为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斟都果菜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包装作业 |
本报记者蒋欣然吕兵兵文/图
“种西红柿,最关键的就是光照,接连阴天,大棚西红柿肯定是要减产。不过,我这个大棚可有‘秘密武器’。”
“我们合作社卖出去的蔬菜,价钱虽高,却不愁销路。秘密就在这不起眼的‘小纸片’里。”
“以前,碰到不合格的菜,找菜农就像‘大海捞针’;现在,足不出户,人便可以寻到。”
……
日前,记者在“中国设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采访发现,随着数字农业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好种菜、好卖菜、好管理”这3个曾经困扰农户与政府的“难题”,已经在这里找到了解决方案。
一头联手机,一头联土地,“物联网”让大棚有了“中枢神经”
4月9日,走进田柳镇现代农业园区,大片的蔬菜大棚内鲜见劳作的农民。园区一隅的办公楼内,负责人李晓瑞却“清闲”地看着手机。
“和以前差别可大了,现在坐在办公室,点点手机,就可以对大棚进行生产管理,出去度假也不耽误工作。”李晓瑞将手机递给记者,边操作边介绍,“这个园区内的大棚新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连着手机,能实时看到大棚内作物生长情况,也可以根据作物特性和季节设置相应参数实现自动或手动控制大棚内的设备。”
没见李晓瑞之前,你很难像一个农业园区的管理人员竟是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寿光农民靠大棚发了财,在城区里买房置业的不在少数。可真让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种大棚,却鲜少有农民愿意。
读完大学的李晓瑞怎么就选择了扎根园区?为解疑惑,她带着记者进棚,一探究竟。刚入棚内,扑面而来的不是泥土的芳香,环绕其间的竟是淡淡青草的味道。
“这个大棚用的都是无土栽培,代替泥土的是这些‘漂洋过海’从俄罗斯进口的泥炭基质,青草味道来源于高端植保机。”李晓瑞随手一指,果然棚里的四个角落分别放置着四台形似飞碟状的机器,“这个就是高端植保机,一台大约6000元,可以加热、杀菌、除虫。青草味道其实是植保机夜间释放臭氧,给大棚杀菌。碰到阴天,植保机里内置的加热管就可以模仿太阳光进行照射,代替过去的补光灯,升温加热效果更好。”
说话间,天下起雨,李晓瑞又拿出手机,看似随意的点了几下,棚顶的风口缓缓关闭。“在大棚里有多个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反馈到物联网管理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的方案发出指令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装置在大棚内部的‘背附式’机器人,控制大棚的遮阳网、风机、棉帘等设备,进行实时调节。在此基础上,像大棚内的视频监控、自动化控制灌溉、卷帘门开启关闭、水肥一体化等设备,基本上是园区大棚的标配。”
据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秀欣介绍,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管理技术,在近几年的新建大棚中应用率已达80%,帮助寿光新一代菜农实现了轻松种菜、精准种菜。
一头联农户,一头联客户,“二维码”让农产品有了“电子身份证”
当前,正是蔬菜上市旺季,对于寿光市盛黄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春海来说,今年合作社的菜可是卖了个好价钱。监管种植,贴码销售,黄家村蔬菜带着“电子身份证”,奔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4月10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在村办公楼的检验室里,检验员黄翠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晨,菜农将菜运到合作社,我们验证其身份证后,统一取样送检,打印二维码,检验合格后,蔬菜分装,贴二维码后装车,运到全国各地的超市。”黄翠利说。
在现场,记者拿出手机,轻扫二维码,手机上就会实时显示出农户信息、种植信息、时间等多个项目,如果蔬菜出现质量问题,第一时间追溯至源头。
2017年12月,盛黄果蔬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黄春海也从村书记“摇身一变”成了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成立之初,黄春海就有个想法:让好菜卖出好价格。
可好菜怎么证明自己呢?“现在老百姓都要吃放心菜,可市场上的菜,看着都差不多,老百姓也看不出什么差别。要是能把蔬菜产地、肥料使用、土壤检测、施用农药、种植户等必要信息,都记录下来,做成‘名片’,那这菜的价格不就高上去了。”黄春海说,“‘可追溯技术’提供了一个方向。”
“舌尖上的安全无小事,蔬菜贴上二维码,就相当于给蔬菜办了‘电子身份证’。从田间地头到高档餐桌,农户多卖钱、食客保安全,双得利。”黄春海表示。
除了二维码,合作社还将“标准化”的概念引入到社员的日常种植中。合作社定期培训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统一管理,拒绝一切可疑农业投入品,全村社员自觉自愿生产安全优质蔬菜。同时,合作社还将建立并运行完整的蔬菜可追溯体系,做到统一土壤监测、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农投品使用、统一蔬菜监测、统一使用蔬菜追溯体系、统一包装销售的“六统一”管理。
“现在种菜,有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合作社供应种苗和农资,比市场上买成本低,还可靠。还经常统一组织安全生产培训,种菜省劲儿了,卖的却还更贵了,大家干劲儿比以前更足了。”合作社菜农李东伟笑着说。
一头联种植,一头联政府,“大数据”让管理“有据可依”
“通过智慧监管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全市15个镇街区每个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棚个数、蔬菜种类,点击输入一位农户的名字,可以查看到该农户所有大棚蔬菜的交易、检测信息以及农药使用情况,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大数据抓取来的。”在寿光市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展示厅,现场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
“平台包含蔬菜种植、蔬菜交易、农业投入品交易、农业标准化技术信息、农业大数据搜索引擎、蔬菜质量检测和追溯数据共六大功能,可以查询到寿光蔬菜的产地、生产记录等信息,还可提供数据分析、价格查询等多项服务。”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讲师刘红彬说。
众所周知,农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农资店小而散、农药销售杂而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很大风险。智慧监管平台帮助政府“稳、准、狠”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洛城街道董家营子村的瑞胜农资超市,店主崔元芳每出售一件农药产品,都会拿起手中的扫码仪,对准经由市农业局备案的农药产品追溯码轻轻一扫,交易信息(农资店、购买农户、时间、产品名称、数量等)就自动上传到了智慧监管平台。
各大农药经销商在寿光市销售农药,必须先到农业局进行产品备案,由市农业执法大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赋予农药产品追溯码,才可以进入全市农资店的销售网络中。
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寿光实现了农药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全市农资门店,每天哪家店卖了什么药、卖给了谁、多少量,在智慧监管平台“农投品管理模块”上都一清二楚。一旦有违禁用药情况发生,监管平台便可以追查到所有违禁农药产品的销售来源和去向,同时对违禁产品进行黑名单管制,其他农资店将无法扫码销售。
智慧监管平台始建于2016年5月,到现在已有3个年头,逐渐成为寿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中枢系统。记者了解到,寿光的14万个蔬菜大棚、1556农资经营店、1020家蔬菜市场、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和15处镇街检测室等,所有的生产信息、测信息和交易数据全都会采集进智慧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