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机作业“网格化”托管服务,新模式好!


来源/作者:中国农机化导报   日期:2019-07-11【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640.webp.jpg

安徽亳州是农业大市、务工大市,每年“三夏”、“三秋”时节,大批农民工奔波在务工城市和家乡之间,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为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问题,亳州从2015年起探索开展农机作业“网格化”托管服务,经过试点推广,2019年已实现全市主要农作物托管生产全覆盖。今年“三夏”,全市小麦收割仅用时五天,机收率近100%,秸秆焚烧卫星监控零火点,实现了“省心且增收农民满意、发展有后劲合作社满意、禁烧有保障政府满意”。

 加强组织引导,明确主体责任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政府是农机作业托管的主导者,亳州市及所辖3县1区政府印发工作方案,分别将这项工作纳入县(区)政府和乡(镇)政府年度考核。县(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托管奖补资金加强引导, 其中蒙城县和谯城区对实施农机作业托管的行政村或合作社给予每亩(单季)10元的补助;利辛和涡阳对实施农机作业托管的乡(镇)、村、农机合作社、农户均有不同标准的补助。县区、乡镇、行政村层层召开动员会,通过发放宣传单、村村通广播、电视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机作业托管意义、扶持政策等,使农机作业托管深入人心,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对全市农机系统干部、各乡镇分管负责人、农业综合服务站及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进行培训,今年已举办各类培训130余场次,受训人员达1.8万余人次。

二是签订托管合同。农机合作社在作业托管开展前,和村委会签订整体作业协议,约定指导性作业价格、作业环节、作业质量及违约责任等,并张榜公示。各行政村成立托管工作组,农机合作社在工作组协助下深入农户家中,和农户签订托管合同,明确托管合作社、托管作业环节和服务面积、作业质量及作业价格,约定双方责任义务、违约责任等,合同一式三份,合作社、村委会、农户分别留存一份,农户将合同张贴上墙,确保知晓率。对于种植结构相同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自然庄或村民组,签订整体托管合同或协议,附到户清单,电话沟通到人。2019年“三夏”期间,全市农机合作社与农户共签订托管合同50余万份,合同(协议)面积710余万亩。

三是准备托管机具。农机合作社根据与托管村签订的托管服务协议、与农户签订的托管合同等对机械的需求,组织落实农机作业机具,对各类机械进行摸底登记,对机械不足的合作社,吸纳农机散户加入合作社,保证作业用机需求。对农机具进行全面检修,配备灭火器、沙子等灭火器材,对检验合格的张贴安全检查标志,否则不允许下地作业,确保安全生产。编制农业机械网格化配置表,实行托管工作组、作业机具、作业机手、作业地块、作业面积、作业环节等对接上表,形成管理网格,明确责任。今年全市参与托管的农机合作社1240家,落实各类托管机械近10万台(套)。

全程服务监管,确保托管质量

一是划分托管网格。2019年“三夏”期间,按照托管合同,依托自然村区位,以300亩至500亩不等面积,全市共划分12077个农机作业托管网格,根据网格面积、地块合理配置机械。每个托管网格均明确包保责任人、托管服务合作社、机具配置、作业机手、管理人员及联系电话等,实现“人、地、机、管”结合,落实“以地定机、以机定人、以人定责”的工作机制。各村(合作社)将托管作业机具网格化配置表、托管管理网格图等制作成图板,悬挂在村部、田间地头。建立县区、乡镇、村组分级包保责任制度,实行履职保证金制度,干部包到网格、包到地块,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到农机手,做到包保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监控无缝隙、托管服务不漏户。

二是注重过程监管。将托管工作分为宣传动员、签订协议、落实网格、作业实施、作业验收等5大工作环节,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做到各环节“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什么时间做”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农机合作社按照农事要求和合同约定及时开展农事服务,乡镇、村按照托管方案要求的序时节点及时督促监管,保证序时开展工作和作业质量。2018年市级派出37个督查组对各地农机作业托管知晓度、作业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随机抽查,两批次共抽查2302个农户,满意度100%。2019年“三夏”期间市委督查考核办对县区农机作业托管落实情况开展明察暗访,推动托管工作落实到位。县区在督导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作按序时进度推进。各乡镇按县托管工作部署,成立托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村干部托管工作责任范围,并全部纳入托管网格之内,对各自辖区内的托管工作实施全程监管和指导。

三是开展托管验收。市政府把农机作业托管落实情况纳入对县区政府的年度考核,各县区加强对乡镇政府督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各乡镇对托管工作落实情况、托管具体面积进行核实、验收、公示,将验收报告和书面复核申请报县级复核验收。县级通过调阅托管资料、实地走访农户、电话回访农户等方式进行复核验收,复核验收结束后,公示具体作业面积,经公示无异议后,根据扶持政策及时兑现奖补资金。

实现互利共赢,提质增效显著

一是实现经济效益。实施农机作业托管,农户不再发愁找不到农机干活,常年外出务工农户无需返乡忙农活,农民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灭茬由每亩30元降至20元,播种由每亩50元降至40元,收割由每亩80元左右降至60元左右,耕、种、收三个环节每亩地便可节省作业费30-40元,仅全市700余万亩小麦托管服务直接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该市是务工大市,按照往年“三夏”麦收外出返乡务工人口约40万人、往返交通费400元/人测算,节约农民资金约1.6亿元。农机合作社通过托管,实现规模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一改过去自行联系作业地点、作业区域分散、机具频繁转移状况,实现作业整村推进、连片作业,作业期限缩短2-3天,可以腾出时间外出跨区作业,利用地区之间作业时间差增加收入,蒙城县岳坊镇路康农机合作社实行农机作业托管后,年收入由50万元增长至80万元,农机手年收入由2.5万元增加至3.5万元。

二是实现社会效益。实施托管后,农机合作社与托管村有效对接,形成“干部包机械、机械包田块、人地机结合、收种禁一体”的托管模式,实行收获、灭茬、播种“一条龙”服务,变农机无序、无目的作业到有序、有订单作业,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农业生产,转变成由农机合作社统一耕种收,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加快了收种进度。农机合作社通过托管作业服务,扩大作业规模,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效率,经营服务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农机合作社数量由2016年末的729家增长到目前的1200多家。同时,土地托管带来的不止是农民与农机合作社的双赢,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农机合作社与村委会签订的协议,农机合作社每年向村委会缴纳一定的公益金,用于解决村集体公益事业。

三是实现生态效益。在农机作业托管工作开展前,秸秆禁烧压力大,死看硬守不让群众焚烧秸秆,但群众在下茬作物播种时往往图省事,还是把遗留田间的秸秆一烧了之。实施托管后,农机合作社成为落实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力量,农民不再直接参与生产,合作社能够压茬播种,实现了“不冒一处烟、不着一把火”的“零火点”目标,在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实现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工业化、基料化“五化”利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2019年“三夏”,全市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


添加人:马春阳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