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县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座落在黑河市孙吴县沿江满达乡哈达彦村,毗邻黑龙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8月,先后被授予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社”、国家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2012年,哈达彦村村民王跃龙瞄准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新趋势,组织108户村民,带地2万亩,注册组建了千万元标准的孙吴县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7年来,合作社紧盯市场,强化服务,促农增收,优化重组,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总资产达5200万元,场库棚占地23000平方米,库棚10000平方米,农机装备规模达到3000万元,拥有农机装备117台(套),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4.2万亩,入社成员214户。2018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4869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走出了集种植、养殖、仓储、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之路。
一、整合资源、优化组合,走规模发展之路
合作社从建设之初,到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坚持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整合,实现资产资源效益最大化。一是整合资源扩规模。依托哈屯合作社原有规模和基础,坚持合作发展、优化重组、整合壮大,先后于2013年、2015年将辰清和曾家堡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重组,合作社固定资产、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设备力量进一步扩大。同时,基于合作社多种经营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经营管理模式,相继成立了犇旺肉牛养殖、兴旺牧草种植、跃龙鱼类养殖等4个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规模、开展多种经营夯实的发展基础。二是整合土地破壁垒。合作社切实改变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进一步破解了分散经营应对市场能力弱、综合效益低的壁障,充分依托合作社机械化力量强、适宜连片规模种植的优势,在坚持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把200多户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加入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承包经营等方式,吸引入社土地1.8万亩,有效破解了小地块与大农机之间的焦点矛盾,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水平全面提升。三是整合资金助脱贫。合作社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2017年,积极响应县政府东部支持西部的扶贫号召,投资2700万元,在孙吴县红旗乡建设了1000万元规模的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将红旗乡建设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全村64户村民整体搬迁,0.75万亩土地全部入社统一经营,并为贫困户提供在合作社的就业岗位,户均增收达1.5万元。
二、完善机制、创新理念,走科技支撑之路
合作社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经营管理、利益分配、新技术应用等合作社发展的关键环节,逐步建立起适应合作社发展的机制制度,确保合作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按照保护土地所有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保障各方收益权的原则,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对合作社管理人员采用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对驾驶人员采取单车核算,费用包干,结余归已,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对社员采取按投资入股比例,进行土地保底和净利润二次分红,实现了各方利益的最优化,社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合作社效益逐年提高。二是建立新技术推广应用机制。通过与县、乡建立定点技术推广服务制度,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下派专职技术人员到合作社上门服务,并建立多项新技术应用试验点和示范田,有效促进了合作社科技化水平。合作社先后建成了1.5万亩黑河43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推广种植药用汉麻0.14万亩,并与哈药集团以每公斤54元的回收订单,积极开展农田作物轮作、植物化控等农艺技术,大豆垄上三行作物高产栽培模式1万亩,较好地实现了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田、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标准。三是实施“互联网+”工程。把使用互联网推广应用,作为合作社增收、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投资20万元建立了田间物联网“五大系统”,实现了安格斯牛、绿色食品大豆、河蟹生产全过程智能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推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工作,通过“北纬四十九”店商实现网上销售300余万元;率先在全县完成了3万亩大豆绿标认证,有效推动了合作社产品由“种的好”向“卖得好”转变。
三、延长链条、多元发展,走合作共赢之路
合作社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积极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坚持合作经营、品牌创建、产业延伸,加强,实现了粮经饲统筹、种养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一是坚持多元化经营。投资680万元,建成了2套粮食烘干设施,日处理潮粮1100吨,合作社及周边粮食烘干增值500余万元,同时吸纳本村农民38人到烘干塔务工,人均增收达0.85万元;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国标保温钢板平房仓2栋3.5万立方米,为国家临储玉米3.4万吨,仅租赁费一年就达170万元;与天马彩钢公司合作出资2000万元,在红旗乡建设村建设标准化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从澳洲引进可繁母牛470头,每年消化玉米200余吨,实现过腹增值,每年牧业增值达150多万元。二是打造绿优质品牌。依托汉麻种植合作社,投资800万元,建设一条年产汉麻纤维2400吨的自动加工生产线,仅加工汉麻就增收150万元。积极打造特色绿色品牌,先后注册了“霍尔莫津麻业”、“超甜”、“尾尾香”等6个品牌商标。2018年投资160万元,在孙吴县城设立《霍尔莫津麻业》直销店,主要销售大麻纺织品,年销售额达380余万元。三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郑州豆状元、四川绵阳正大饲料、黑龙江苣龙生态有限公司签订“食品大豆”、玉米、籽粒苋销售订单。还与珠海市斗门区大型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主要销售品牌大豆、面粉、汉麻籽油等产品。2018年,与芽状元公司签订0.12万亩绿色芽豆订单,实现收入110万元。
四、强化服务、帮民助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合作社坚持大发展、大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全局观、社会观、群众观,把自身发展优势与社会责任承担相结合,切实走出一条互惠互利、互帮互助、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一是技术服务解民难。合作社利用多年发展壮大积累的农机农艺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经验能力,主动回馈乡里乡亲,成立了农机技术服务队,设立咨询电话,随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提供农机具检修、种植等方面技术支持;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在农资购置方面,通过调查摸底统计、与厂家洽谈协商,以低于市场价格为农民代购农资,年可为农民节省资金15万余元;利用市场销售信息掌握全面及时、市场主导优势明显的特点,帮助农户将粮食集中起来,与合作社粮食统一销售,每斤粮食销售可为农户增收2—3分,解决了以往农户种得好销不好的尴尬境地。二是社会化服务促增收。为解决合作社农机作业“吃不饱”问题,在确保合作社自身土地农机作业能力基础上,将发展目光瞄向合作社周边土地经营服务,打好合作社经营代种代耕代管“组合拳”。2016年,合作社与苣茏公司合作社,为其种植的2.4万亩苋草进行全程代耕,代耕增收480万元。2019年,按照《黑龙江省2019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具体实施方案》要求,通过社会招标形式,获得社会化服务面积4.7万亩,开展粮食作物生产“耕、种、防、收”环节全程托管服务,有效提升了农机作业服务能力。三是多渠道增收帮民富。合作社通过推进整村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土地规模经营、帮扶济因等多途径、多措施,有效带动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和增收。自2017年开展脱贫攻坚“回 头看”以来,合作社共吸引58户198人贫困人口入社,年流转土地1.4万亩,扶持60户贫困户发展肉牛、河蟹、渔业养殖,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力114人,累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150万元,人均增收0.8万元,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跃龙成为名副其实的引领百姓致富增收带头人。同时,合作社积极帮扶济困,累计为家庭困难、遭遇车祸、贫困党员、危房户送去帮扶慰问金8.5万元,取得了自身发展与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
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是广大社员共同努力实践,勇于创新的结果,更得益于国家和省的惠农政策,得益于市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不断深化了我们对农机合作社发展规律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合作社所创造和积累的经验,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组建农机合作社。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给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二是要坚持政策引导推动。认真做好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打捆资金集中投放,促进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提升合作社服务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要坚持典型示范引路。强化政府的指导服务功能,树立一批可学可复制的标杆和样板,让示范社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进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四是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实际,找准和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专业化生产,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丰富产业链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创新合作形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下步,合作社将坚持“机械化作业、模式化栽培、绿色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优服务,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运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纬寒地绿色有机种养、汉麻初加工和仓储营销”三大基地建设,力争实现合作社粮经饲统筹、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