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获了,预计又是个丰收年。”初秋,农安县农安镇铁西村的一片农田里,玉米丰收在望。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徐国臣走进地里,仔细查看玉米的长势。
乾溢合作社是一个“巨无霸”合作社。今年,合作社托管土地面积超过5万公顷。与科研单位合作,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为农业生产“做减法”;集成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宽窄行边行效应增加株数技术、苗期深松打破犁底层技术等16项创高产技术……在经营中,合作社依托农业科技,让玉米种植变得更加现代化。“没想到地还可以这样种,没想到我们的农产品还能卖到南方去……”通过合作社,3万户农民与现代农业实现了对接,2018年节本增收9000余万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农民合作社由2011年的1748个发展到2019年初的16063个;家庭农场由2013年的310个发展到2019年初的4498个。这2056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像两万多个“活力因子”,让黑土地变得生机盎然。
为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提档升级,长春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市级农民合作社建设专项资金。市财政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拿出300万元左右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长春市还出台了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标准,开展了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不断提升质量、规范运行中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驾驶拖拉机开进农田,这样的场景对于榆树市田丰机械种植合作社社员来说已经是“小场面”。从过去的完全依靠人力到现在的全程机械化,合作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更带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据统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由2011年的9.06万公顷发展到2018年年底的55.8万公顷,土地流转比例由8.68%提高到44.6%,推动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除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民按照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架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加快了农业市场化步伐,促进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发展。“一栋大棚能生产辣椒1万公斤以上,收入可以达到3万多元。”在德惠市郭家镇历家村德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雨带动下,社员们种植的辣椒品质不断提高,远销北京、山东等地,大棚辣椒成为历家村的特色产业。
为了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长春市还通过举办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培训班等方式,为全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通过学习,我们准备推广‘认养农业’模式。”经过近3年的发展,位于九台区九郊街道唐家村的微雨众惠种植业家庭农场已建起68栋日光温室大棚,建设了9大功能产业园区。农场负责人孙海军说,依托“互联网+农业”,消费者直接认养农田,并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监控,实现土地与餐桌的直接对接,打破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正在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广走向广阔的黑土地,引领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今年,长春市更加注重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质量和带动能力,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规范化创建工作,每个乡镇建一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每个村建一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市预计新增1300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