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过缝纫工,做过小生意,创办过幼儿园。她不怕苦也不怕累,但她心中一直有一个自立志强的梦想。1998年初,那时刚25岁的黄玲,还是自办幼儿园的一名老师,本来只是抱着多了解一些知识的想法,去镇里听了枇杷技术专家的培训课,谁知这一听,竟然完全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她回家之后便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决然地放下粉笔头,扛上锄头下了地,将自己家里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枇杷,率先建起了全村第一个枇杷园,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之路。
艰苦创业出成绩。原本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村民对黄玲改种枇杷的行为都不理解。刚开始种植枇杷时,什么都不懂的黄玲也是傻了眼,根本不是一堂课讲的那样简单。为了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她特意跑到重庆最大的新华书店去买了许多关于枇杷种植方面的书籍资料回来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虚心向市级、区级果树专家请教,不到一年时间,她不仅将施肥、喷药、修枝等技术活干得有模有样,还逐渐摸透了本地枇杷每个生产时期所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5月,黄玲的枇杷园迎来了建园以来的第一次大丰收。看着金灿灿的果实和供不应求的市场,村民们也都眼热起来,纷纷改种起了枇杷。周边村民的果园虽然种了起来,但由于他们缺少技术,使得枇杷生产效益低,许多果农都想砍树毁园另谋出路。黄玲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主动帮助村民,手把手地免费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渐渐地使他们的枇杷不仅在品质上还是产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枇杷产量逐年增加,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大量果子积压市场,让果农们又陷入了困境。如何提高竞争力?黄玲收集了许多资料,最后得出了答案,那就是在保证枇杷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果品含金量,根据市场变化更换枇杷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说干就干,2009年黄玲请来了西南大学教授黄麦平,通过实地考察,黄教授给出了种植富硒枇杷的建议。此后,黄玲便和黄教授一起走上了富硒枇杷的种植研发之路,开始研究枇杷无公害种植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终于研究形成了一套技术规范,黄玲的枇杷园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同时,富硒SOD枇杷的种植管理难关也被他们攻破,使枇杷售价比之前翻了2-3倍。通过富硒枇杷的生产,不仅提升了枇杷果实品质,使果农的年收入达到3-5万不说,还带动了枇杷基地走向科学种植、高品质种植的道路,村民们都说,致富全靠这些金灿灿的富硒枇杷,而黄玲是功不可没。
带动果农做品牌。2012年,为了进一步稳定提高果农收入,上级准备将广阳枇杷生产的果农带入正规化和标准化,打造“江南枇杷”品牌。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黄玲和朋友合伙成立了重庆瑞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负责技术总监。为把以前一家一户种植的果农统一团结起来,她始终免费为村里的果农提供技术服务,并帮助其改良品种和种植方法,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生产。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到现在,回龙桥村除男劳力外,还有100多名留守妇女成为枇杷管理的主力军。每年到枇杷生产的关键时期,公司都会向周边的江北、南川、合川等区县输送技术人才和具有管理能力的村民”。黄玲带领村民抱起团来打拼市场,集全村的力量做出一个属于大家的品牌,带公司走上绿色果品和产业化生产的道路。
开拓创新学农机。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知识的丰富,黄玲不再满足于原来单一枇杷品种的技术研究和推广。从2011年,黄玲开始选定了不知火杂柑、红妃大樱桃和巴南香桃等品种进行适应性试种。在2016年黄玲又成立了自己的重庆茂宝农业公司,在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栋青村流转土地150余亩,新建了高标准的丘陵山地果园。为切实解决招工难、用工贵、效率低等问题,她积极配合农机推广部门开展山地果园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认真学农机用农机,将果园生产管理等农艺技术与农机深度融合,流转的150余亩土地全部按照宜机化要求进行了改造,购买了抽水、打药、除草、修剪、采后运输等农业机械,建成了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和喷灌、滴管系统,今年又新建了三条果园轨道运输机,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努力探索丘陵山地果园劳动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发展路径与实用模式。黄玲坚信,力争8年后她的山地精品果园能够拿到有机食品认证书,让广大市民都能吃上她种的放心、安全、健康、有机的优质水果。
黄玲同志的踏实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和行动,得到了广大群众和果农的崇高评价;她自己种植管理的枇杷,坚持做到绿色生产,她果园的枇杷,果大色好,味道纯正,从2007年起,连续七届获得 “江南枇杷王”的称号。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还将多年种植经验与学习使用农机的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带着他们一起搞枇杷种植,不仅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也让重庆南岸广阳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枇杷之乡。黄玲创办的丘陵山地果园,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典型和展示基地。2015年,黄玲获得重庆市 “三八红旗手”称号,2018年获得农民高级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