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坚持推广保护性耕作 实现农业生产全托管


来源/作者:  日期:2019-12-25【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当前,协调好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关系,成为了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黑龙江省龙江县超越合作社以推广玉米“宽窄行交替”免耕技术为牵引,联合农机大户搞技术示范、土地托管和农机具“户购社用或社购户用”共享,综合开展农资购销、粮食仓储、金融、保险、期货等服务保障,探索出了玉米专业化种植“全托管”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利益最大化。

一、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龙江县超越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2月,由龙江县景星镇农民魏刚等7人领办,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流转土地3.3万亩,已吸纳社员387户。合作社致力于推广玉米专业化种植,占地30000平方米,有储藏钢板粮仓一间,贮存玉米能力达20000吨,有机具库7000平方米,各类农机具设备齐全,200马力以上拖拉机65台,农机具总价值4000万元。2018年,合作社全程托管面积达到16.4万亩,2019年拓展到相邻的讷河市、甘南县、扎赉特旗、阿荣旗等,达到42万亩。

二、主要做法

合作社在保持农户生产经营单位、家庭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玉米种植专业化技术和农机的优势,向农户创新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和金融、期货、保险等综合农事服务,社员农户向合作社支付农业生产全程托管费,合作社保证托管地块的高产高效经营,亩均产值不低于700元。

(一)坚定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让农业节本可持续。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属半干旱区,风沙问题相对突出,玉米传统种植方法为耕地、起垄和坐滤水种,适合小农户和小型农机作业。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包含农机具、种、肥、除草剂等)的日趋成熟,超越合作社敏锐地意识到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2015年起,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成立了保护性耕作试验站,连续监测7种不同栽培模式,选出了最适应该地区的“宽窄行交替”免耕播种技术,使种地更加省时、省力、省工、省种、省肥。仅春季播种即可比传统种植少进地4次,节省农机作业费40-60元。合作社有些土地已连续7年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效遏制了土壤沙漠化和板结化,蓄水保墒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可持续。超越合作社现有免耕播种机485台,大平原YP18行免耕播种机1台,24小时不间断耕作能力可达50万亩。

(二)科学种好托管示范田,让“托管”推广更轻松。合作社注重发挥自身在技术、农资、大型农机和种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种好托管示范田,通过托管地块与农民自种地块对比算账,吸引更多农民接受托管服务。例如,合作社技术人员会针对坡岗地、低洼地等不同地块或不同品牌农机具做出适宜性调整或机具改造。2016年,合作社理事长专门到美国参观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引进了数台大型深松、深翻复式作业机械。合作社坚持科技先行策略,注重学习和合作研发推广适用农机设备以及配套技术,为农业生产资料进入田间地头提供高速通道,实现合作社与农户的扁平化对接。在加快除草、测土施肥、喷施叶面肥、收获和秸秆还田等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都有很好尝试。合作社通过对长期没有进行深松深翻耕地,实施“宽窄行交替”免耕技术后,彻底打破犁底层,经过对耕层的实地测量,平均耕层为26cm,比传统小农户、小农机精耕细作的耕地提高了近10cm。2018年合作社通过对100个监测点定点监测,耕地有机质平均值达到40.33g/kg,玉米平均产量684.3公斤/亩,较当地平均产量高近60公斤。

(三)实施网格化管理,将农户与农机有效组织起来。合作社对托管的土地实行网格化组团式管理,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针对性地选强配齐队伍。合作社以乡镇为单位,每乡镇聘请一名服务经理,负责全面调度安排,执行月薪及绩效奖金制,每个村聘请一名技术员,负责业务协调推广,按服务面积支付佣金,数个村屯片区会安排1-2名农机手,以服务能力1200-1800亩地为一个生产作业单元,选择农机手一般为当地大户,要相对年轻和作业服务口碑好,且必须经过机械维修、驾驶技能和作业标准等专业培训后才可以为托管农户提供保护性耕作服务。作业用的免耕播种机等大型、新型农机具可以“户购社用”或“社购户用”,会尽可能提高农机利用率。农机手作业费在每项作业任务验收合格后支付。目前,合作社有签合作协议农机手500多名。另外,合作社与中化合作开发了APP“智农管理系统”,在网上实现全程精准、高效、实时、便捷的“耕种管收”一体化管理服务,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四)向规模要效益,综合农事服务让托管成本更低。合作社通过集中连片的保护性耕作,提供“耕、种、管、收、售”产业链式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实现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通过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有效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合作社一亩地的托管费是350元,包含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耕、种、管、收、运全程作业费,此成本比当地小农户自主经营节省100元以上,还能增产15%左右。经测算,合作社综合利润约5%,2018年,合作社赢利420万元,托管农民实现增收4920万元。

(五)引入金融、保险和期货,管控风险增效益。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合作社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参保机制,打造了多元化金融服务产业链条。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托管合同,保障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收益每亩700元以上,农户根据地块、年景预测,自主决定是否投保,太平洋保险公司以每亩25元标准收取保费。农户的托管费需春天预交,如农户资金有困难,可用托管合同和合作社担保,向北京一米农业科技公司申请短期金融贷款支持。另外,为解决托管农户愁销路、卖粮难问题,合作社积极与中粮开展“粮食银行”项目合作,粮食收获后直接送到粮库,由托管农户根据市场行情自行选择结算时间,让粮价更有保障。合作社的“金融+保险+期货”服务,充分保证了农民收益,让农户对托管服务吃上“定心丸”。

三、愿景

我曾说过:“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生命不为超越别人,而是为超越自己”。下一步合作社打算:一是持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让农业可持续。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等专家,在共同研究推进秸秆全量还田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如碎混深翻增加还田量,或高留茬不收获秸秆每亩冬季牧牛可再收100元,以及引进蚯蚓等,希望未来土地是“抓起来成团、踩上去松软不粘脚”。二是探索绿色种植,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延长价值链。合作社拟将土地养好后,种优质绿色鲜食玉米,合作社已经引进了鲜食玉米加工线,计划与淘宝合作搞批发常年供应,穗均价格约2元。三是进一步优化“全托管”服务,带动更多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同步。合作社探索将多年托管的土地搞连片经营,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免耕播种和中耕深松技术应用,加强侧深施肥效果提升,以及喷施叶面肥等举措,让农业生产效率效益进一步提升。

四、启示

合作社与小农户关系变“土地流转”为“经营托管”,实现了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融合,有利地分散了农业经营风险,解决了农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等融资难题,发挥了合作社在组织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分析合作社难于土地大规模流转原因,是因为“流转费”存在合作社“与民争利”矛盾,而托管费是基于合作社“为民服务”高质量“换订单”,这使合作社与农民在追求农业产出效益最大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变得一致。为此,合作社的“土地托管”和专业化种植一定会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金钥匙”。

                                                                                  

添加人:投稿用户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