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闫禹是乾安县大布苏镇东谷村人,他凭着自己敢闯敢想的冲劲,外出务工多年后毅然回乡,承包了63栋扶贫大棚,栽种时令蔬菜,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还丰富了村里的产业,拓宽了村民的脱贫增收渠道。
眼下正是给西红柿打杈时节,一大早,在乾安县大布苏镇叔字村的蔬菜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着给西红柿除草、打杈。“这几栋大棚里的西红柿、螺丝椒、西瓜等果蔬到时会运往外地,等条件成熟,我会开拓市场、扩大种植规模,把生意再做大些,带动更多老乡跟我一起干。”闫禹说。
闫禹,今年34岁,高中毕业后,他加入了外出打工的队伍,在山东寿光一干就是十几年。聪明好学的闫禹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随着年龄和思想的逐渐成熟,带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2019年,闫禹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
“乾安老家这儿的种植条件不差,只是欠缺了技术和产品销路,而这两点,我都可以很好解决。在安徽、天津、河南、山东等地,我都有开拓好的市场,如果货源再多的话,还可以销往全国各地。”望着一栋栋大棚,闫禹感慨地说。当年,闫禹一回到家乡,就马不停蹄承包了大布苏镇正字、叔字、摄字3个村共63栋扶贫大棚。“正好有这个机会,政府扶持,咱老百姓就得牢牢抓住机遇好好干,才能不负韶华。”80后闫禹身上有种不服输的劲头,说起当时的决定,他依然激动不已。
在闫禹的带动下,大布苏镇叔字村、正字村和摄字村,一栋栋现代化钢架大棚鳞次栉比,棚内一排排绿色的禾苗让人眼亮。闫禹介绍说,由于大棚种植蔬菜较多,每年栽种、培管、采摘等环节持续时间较长,都需要雇用村民前来务工。“感觉收入挺好的,家里还种着地,利用农闲时间到这里干点儿零活,每个月能赚三四千元。”叔字村村民杨文艳说。闫禹介绍说,大布苏镇叔字村、正字村和摄字村3个村同时开工,用工最多的时候,每个村都得用30多人,务工人员都是找当地村民,每个小时工费12元钱。
目前,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销路情况也给走上创业道路的闫禹增添了信心。闫禹说,他有一个最朴实的想法,希望把大棚蔬菜打造成家乡一个主要产业,带领更多的老百姓一起致富,让家乡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