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雾开河畔稻香飘 ——记长春市九台区农乐家庭农场主李松在


来源/作者:吉林日报  张力军日期:2020-07-20【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李松在似乎与稻米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他从小生长在美丽的雾开河畔,那里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康熙年间。他2000年放弃留在北京生活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回到他魂牵梦绕的雾开河畔,带着打造优质大米品牌的初心,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今年45岁的李松在是朝鲜族人,家住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办事处水乡村,这里出大米,但没有品牌,虽然品质优秀却卖不上价钱,乡亲们的生活也无法富裕起来。2014年,他成立了九台区龙嘉镇农乐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肉鹅、鸡鸭等畜禽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4月,他取得了松优牌大米的注册商标并且得到了绿色食品认证。依托家庭农场的发展,他在2019年又成立了农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近100万元,引进水稻加工设备,主要生产、销售家庭农场的大米。目前,农场年经营收入达100万元,固定资产400万元。农场共经营土地830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12台、机械库房200平方米、仓储库房1300平方米、办公用房130平方米,年产大米300吨。农场由最初的十几公顷土地增长到今天的83公顷,长期就业人员7人,临时用工量300人次,打破了原来小家小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的耕种效益,获评吉林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他通过参加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培训学习,了解到“鸭稻共作”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技术。农场应用这一技术,通过鸭稻共生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9年他开始规模化种植绿色品种水稻,并且带动周边家庭农场一起发展绿色水稻。他们种植的绿色水稻获得了长春市“一村一品”的荣誉,这里真正成为绿色水稻之村。与此同时,他还在摸索种植和养殖相互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利用门前鱼池,把鸡、鸭、鹅、猪等畜禽产生的粪便撒入鱼池作饲料,既肥鱼也肥水;用鱼池的水灌田,减少化肥的投放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效益更可观。

  今年他决定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拿出一块水田、2公顷旱地、3公顷果实类种植土地做可视农业,从育种到秋收通过网络都可以看到。发展私人订制,客户可以认领水田,并可以亲自下田劳作。他在稻田边沟养鱼,让客人体验亲自抓鱼的乐趣。客人们在这里还可以种菜、采摘、体验打糕制作、吃朝鲜族特色美食……

  他的理想是通过努力,将村庄打造成朝鲜族特色民族村,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让更多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回家创业。 


添加人:于海洋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