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机械化促粮食增产机艺融合绽放“丰收花”


来源/作者:河南省罗山县农机局  杨军 日期:2020-12-20【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每年3月1号5月25号是育秧的好时节,早稻(再生稻)必须3月1号育秧,在周党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育秧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随着全自动育秧播种机转动、铺土、洒水、播种、覆土、一盘盘播种好的“桃优香占”再生稻育秧盘从流水线上一气呵成,工人们有的忙着给播种机添“营养土”和稻种,有的忙着将刚下线的育秧盘搬运摆放到育秧大棚内。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六统一,在生产环节上,统一农作物生产布局、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机械化耕作、统一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农副产品订单销售、统一农业高新技术农作物品种推广应用,为农户节约投入30%以上。

合作社工厂化育秧大棚建了90个,每棚育秧盘2-3千盘,配备育秧暗化室,采用恒温催芽机催芽,进口药剂处理种子,四条流水线育秧机组每天可育1.5万盘秧苗,可为2万亩再生稻提供13000亩的育秧、机插、田间管理等技术支持。成熟的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农民的一致认可。规模经营,最终要靠发展特色产业再生稻作支撑,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产业,把合作社作为市、县农机部门的示范基地,依靠市农科院、县农机人员作后盾,围绕优质水稻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来进行科学种田,发展特色产业。新型的农机的使用不但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了农机农艺的融合,而且带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从试验的效果来看,农业机械深松、耕地、整地、施肥、育秧、收割、烘干等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合格率明显好如人工。

罗山插秧从4月10日-6月25日,长达两个多月时间内,包乃勇分期分批育秧提供给农户秧苗。 

农机农艺融合,还改变了农户的生产观念,促进了当地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循环农业。早,中稻种植间息, 合作社利用稻菜轮作模式,品种“建两优华占”,蔬菜品种:豌豆苗,花菜水稻, 早,中稻增产100公斤左右,蔬菜播收3批次,田间作物周年轮作,。

再生稻一季改两季延长作物生长周期,延长80天以上。特别对经过钵苗机插的再生稻提前,长势健壮均匀,穗大。两季亩产平均可达1700余斤,米质好,口感优,价格高。 

县农机技术人员现场对再生稻进行了测产,去除14%水分后,头季亩均产量达550余公斤,头季比常规种植增产50公斤

再生季增产200公斤,米质优良 。

在农户眼里包乃勇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在农机农艺方面有什么困惑,无论是登门造访还是电话联系,只要找到他,他解决不了,身后还有农机技术人员及市农科院专家常年在合作社服务,总能迎刃而解。再生稻种植成功后,包乃勇致富不忘乡邻,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先后组织召开了10余场座谈会,与贫困农户开展面对面的算帐对比,分析比较效益,提高乡邻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根据乡邻需求,积极为周边群众提供再生稻秧苗和优质肥料,现场讲解种植技术,极大地激发周边群众种植再生稻的热情。

大力实施向周边乡邻水稻育插秧示范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县农机局推广人员利用其示范基地做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与合作社共同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周边乡邻对钵体育秧和机械插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同时组织邻近贫困户到新建的育秧工厂和机插秧现场实地观摩,增强感性认识。基本实现“春签一张单,秋收一仓粮”。

合作带动,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包乃勇致富不忘贫困乡邻,有序组织水稻机插秧服务跨村、跨镇、跨区作业,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率。在今年春耕大生产中与县农机部门共同组织多台耕整机、旋耕机、插秧机投入春耕生产,由于速度快、收费低,颇受周边乡邻的欢迎,使用机插秧每亩省工钱近100元,而人工插秧每亩需160元左右,机插每亩只需50元左右。同时,使用机插,无人机植保为春耕大生产赢得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又解决当前劳力、畜力等不足的困难,还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近几年来,包乃勇带领他的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土地代耕、跨区机插等农机作业服务。积极推动保姆式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辐射周边乡邻种粮土地4万亩,形成了万亩亩产种植区域,并带动困难群众增收,留守的村民,大多数年老体弱,缺文化、缺技术,包乃勇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带动14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付给周边群众务工工资每年约二百多万元,周边建档贫困户可免费提供秧苗享受农机作业服务,并赠送一包肥料,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河南罗山县农机局 杨军  电话;13937689043 


添加人:投稿用户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