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远大镇双太村,处于兰西县西北部。当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盐碱地,涝洼塘,干种地,不打粮。”
7日,记者在通往双太村的路上看到,两边地里的玉米有的已经封垄,一片绿色中偶有那么几块泛白的空地。
“那都是碱嘎巴地。你看我们这地现在苗出得挺好,可是地力不行,过一段时间就被人家落下了。”远大镇副镇长谭立民介绍。“我们这儿不但盐碱地面积大,还低洼易涝,前些年老受灾,所以大家对种地都不抱太大希望。”
2019年远大镇在双太村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村民的10380亩土地托管给双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种植大豆,当年就给村民一个惊喜——每亩平均增收300多元。
数字最有说服力。2020年村民把接近一半的土地都进行了全程托管。
种地甩手分红到手
今年60岁的王宪章是远大村种地老把式,“我从10多岁就开始种地,还真没服过谁。2019年村里号召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我藏了个心眼儿,把一等地留下来自己种,把二三等地托管。”
可到秋天一算账,王宪章有点出乎意料:他留下的“好”地,还没有托管出去的“坏”地产出高。
“一亩地产量至少得差50斤。而且托管的地,大豆蛋白高,人家上门收一斤1.68元,我自己种的大豆,蛋白低,一斤就卖1.5元。两下里一算差不少钱。”
不止这些,王宪章说,他开春儿先种的玉米,结果买的种子不行,没出苗,只好又毁地种了大豆,“我自己买种子化肥都比合作社买得贵。种子一袋贵5元,化肥一袋贵20元。看着没多少,架不住买得多啊。”
和王宪章同村的孙金香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老伴和儿子都因病去世,她自己领着10岁的孙女过日子。“家里有20亩地,可没人种,这些年一直流转出去。”
2019年,她把地托管给合作社。“以前一亩地最多给我300元,一年也就6000元。可托管后光卖大豆一亩就能有570多元,再加上各种补贴能到千儿,去掉166元的托管费,我一亩就能收入800多。”
“关键是省心啊!托管托管,啥也不管。”王宪章说,“从种到收一手不伸,就下一次地找到自己家的边儿,到秋粮食都给拉当院去了。”
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朱华生说,“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就是要把农民干不了、干不好、没有时间干、干了不合算的种地环节托管给专业服务组织,农民在自己不种地的情况下,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一生产经营方式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优化配置节本增效
欧阳双铁有两个身份,既是双太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双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理事长,有30多年种地经验。
“一直光种自己家那点地,一下子要经营一万多亩地,责任太大了。”这个精壮的东北汉子为了不辜负村民们,没少下功夫。
托管第一年,为了选好种子,他领着几位村民代表到处转市场,从绥化市到安达市、肇东市、大庆市、哈尔滨市,有市场就进去看看,最后,在驻村书记的帮助下,从省农科院选到了大豆种子,“原原种,不但质量好,价钱特别低。”直到现在说起来,欧阳双铁还是一脸占了大便宜的羞涩。
种子选好了,又开始买化肥。从市场到工厂,价格一降再降,最后人家还主动上门测土配方。
“我们直接对接厂家,没有中间环节,没有人赚差价,而且我们量大,还能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种地成本直接就省了不少。”欧阳双铁说。
“我们服务组织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的‘六统一’经营方式,在节本增效的同时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远大镇党委书记胡晓东说,“全程托管后,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便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各种科技元素也都能加进去。我们整合各村现有农机,结合农机实际编组,满足整地、播种、喷药、收获需求,提高农机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由于种肥选择适宜、田间作业标准,每年都能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原来农民自己种地都比较粗放,像叶面肥、防病虫害、抗倒伏这些科学种田的措施根本做不到,现在托管给合作社,我们用智能播种机播种,去年还从建设农场租了一辆风幕打药机来打药,长出来的玉米品相好,大豆籽粒里更加饱满,到秋了我们直接找粮商,今年更有中储粮等大企业主动来村里谈收购事宜,粮食量大价格上我们就能把握主动权,确保增产还增收。”胡晓东说。
据了解,目前,全省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都是在农资方面和大型生产厂家合作;在种植和收割环节和一些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售粮环节和一些用粮的大型企业合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同时,利用数字化、机械化的管理方式,实现科学种田,降低成本,提高种植效率。
兰西县农村经济服务站曾针对小农户种地的三种基本方式:农民自种、流转土地和生产托管,选取了三个典型代表,通过持续跟踪种地成本、粮食产量等,进行对比。
兰河乡红堡村包家窝铺屯农民齐国军,自种玉米45亩,在不计算人工成本条件下,每亩纯利润1060元;兰西镇科研村魏家窝铺屯种植大户杜海旺,流转690亩土地种植玉米,去掉经营成本,每亩纯利润695元;兰河乡瑞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玉米全程托管服务,农户亩纯收入1365元。
通过分析比较,农业生产托管种植,亩均生产成本最低,亩均产量最高,农户收益也最高。
多重保险保证收入
为保证托管土地农户增收,远大镇还从保险入手,创新机制,探索途径。“我们有大灾险和互助基金,全县成立联合社,每户每亩交5元互助基金,政府匹配25元,形成互助盘子,用于弥补大灾险不足。”胡晓东说。保险地块的产量按照同等地块同等产量的5年平均值计算,如果玉米出现绝产,可保亩收入670元,费用从互助保险资金出,如果没有出现大灾或绝产,互助资金结转下年,农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退保。
“我去年没上保险,亏大了,要不还能多收入2000元钱。”孙金香对自己没上保险非常后悔,“今年我早早就上了保险,这回咱也不靠天吃饭了。”
朱华生介绍,今年我省各地积极与金融保险机构对接,为农户和服务组织协调托管贷款及保险事宜。除了大灾险、互助基金,一些县市也在探索产量险与收入险,比如有的保险公司创新推出了托管综合保障保险和托管履约保证保险。这些保险就是给农民一颗颗“定心丸”,不管是有天灾还是有服务组织履约不力,都能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