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了解决谁种地种好地的问题,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文件。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有序流转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势在必行,于是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为适应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农业机械也向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的综合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各种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在逐年提高,并积极向综合农事托管服务的广度迈进。随之而来的各类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也时有发生,呈逐年上升之势,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农机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基本结束,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刚刚组建,机构编制、人员定岗、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业务素质的提高,业务关系的融合畅通工作,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作为农机行业管理部门和农机监理机构在这次机构改革中,由于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的剥离,监管手段相对弱化,监管权力相对缩小了。但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监管职责没有弱化、没有缩小,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责任依然艰巨。鉴于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把农机入户检验关,提高挂牌率。
新购置的农业机械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经检验合格后发放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在完善上述所有手续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对新机具检验入户,申请购机补贴,审核无误后发放补贴资金,实行常态化管受理,随时申请随时办理,补贴资金常年有效用完为止。杜绝在相关档案资料不健全的情况下,先办理购机补贴申请,后补齐档案资料的办法。避免业务积压、档案资料缺失,迟迟不能归档入库的情况。甚至出现农业机械补贴资金到位后,很多牌照和行驶证无人领取的奇怪现象。
二、严把农机的年度检验关,提高农机年检率。
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入户满一年后,按规定必须参加年度安全检验检测。由于农业机械更新换代快,流动性大,二手农机市场管理混乱,甚至一台农机经过多人多次交易,跨地区跨省份的网上交易已形成规模。农机的转籍过户手续繁杂,旧农机的二次入户已经成为历史,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二手农机长期处于无牌无证无监管的“三无”状态,得不到有效监管,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作为农机行业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重心前移,深入基层农机合作社、二手农机交易市场,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广大农机手的实际困难。依法规范二手农机交易市场,为二手农机交易,办理转籍过户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年检率。
三、严把驾驶培训关,提高持证率。
影响驾驶安全,造成农机安全责任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主观因素是人,是驾驶操作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参加农机驾驶培训学校的正规培训,经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后,方可驾驶操作农机。
驾驶操作人员因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心理状态、脾气秉性、职业道德素养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机械、相同的道路、相同的作用场地,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甚至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基本的法律法规、机械常识、驾驶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十分必要。通过正规驾驶培训学校的教育培训,使广大驾驶操作人员牢固树立遵纪守法和安全驾驶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掌握基本的机械维修和应急救助技能,不断提高驾驶操作水平。千方百计预防和减少各类农机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特别要尽力避免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让广大农民朋友深切体会到,农业机械化切切实实的给他们带来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建立农机行业管理与综合行政执法联合联动工作机制。
本轮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农机行业监管部门的行政职能虽然剥离,行政执法权转移到新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但分工不分家,仍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农机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联合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业务联系。利用午季和秋季农忙时节,深入基层一线,到农家场院、田间地头、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不仅要加强横向工作联合,而且要扩大纵向业务联系。向纵深发展,向乡镇、村组、农户延伸。形成强大的农机行业监管服务和综合行政执法网络体系。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蒙城县农机监理站 刘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