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共性问题看丘陵山区农机化


来源/作者:湖北省十堰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   王玮举 郑荣华 付晓星 李 华日期:2019-02-12【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核桃产业是十堰丘陵山区重要的特色产业,目前已达到逾百万亩的种植规模。近期,笔者一行人赴郧西县核桃生产基地,就核桃生产机械化情况开展调研。笔者现以丘陵山区农机化共性问题为主线,从多个方面分析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通过核桃生产机械化的调研看共性问题

  1.由调研了解的典型情况 在郧西县诸多核桃生产基地中,安家乡神雾岭村是目前山区规模较大的。该村集中土地规模化种植始于2006年,目前发展到1500余亩的种植面积,占到该村总耕地的2/3,由核桃生产专业合作统一组织对各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专业管理工作。近几年来,虽然这个地处山区的核桃生产基地有了良好的交通条件,然而调研发现,核桃生产的农机化却处于较低水平,除了果树的防治阶段已使用电动喷雾机,其他阶段如整地、除草施肥、灌溉、整形修剪、采收、剥皮、烘干等作业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之前,合作社引进了一台核桃剥皮机,但因机具设计缺陷造成核桃剥皮时破碎率较大而停用。

  核桃剥皮是核桃产业生产中用工量很大的环节,也是影响核桃品相的重要环节。在调研中发现,核农目前利用喷施化学药物的方式进行核桃剥皮,每人每天可喷药处理仅为350kg。具体操作:人工将乙烯利水剂喷洒到青核桃表皮,24小时之后青核桃皮因脱水而容易人工砸落,再立即进行人工冲洗,充分晾晒最后得到干核桃。这个过程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效率极低,且无法估量化学药剂对核桃品质的影响。核农也表示,使用药物脱皮,不仅工序繁琐而且气味刺鼻,对操作者的健康也有副作用。所以,农民迫切期望通过农机化突破核桃等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

  2.由调研看到的共性问题 通过此次对核桃产业的调研,我们在看到山区特色产业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目睹了丘陵山区农民在农机化低水平下的辛劳与无奈。农机化发展缓慢、滞后的问题,不仅是十堰丘陵山区面临的问题,也是西南丘陵山区、甚至11个典型丘陵山区省份面临的共性问题。其直接的表现就是:丘陵山区普遍存在农机具种类不适宜或者不完全适宜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农机具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面对这些共性问题,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分析探究其存在的原因,从而找出对策,使丘陵山区农机化加速发展。

  二、由共性问题引发对其原因的探究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滞后等问题在表现上大多呈现着相似性,而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

  1.丘陵山区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由于丘陵山区地理状况复杂,地理特征的多样性,在交通条件方面对于机械装备的运用造成了阻碍,也给丘陵山区在农机装备使用、技术应用上提出了多样性要求。从购买使用农机的性价比看,相比平原地区丘陵山区需要开发种类多样的中小型机具,开发难度较大,同时局限于使用面积的有限性、使用组织规划的不合理性,使得研发的投入与产出之比较低,效益回收周期长,这些客观因素使得相关科研机构研发动力不足。

  2.丘陵山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留守在山区耕作的多是年龄较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弱势人群,在面对比较复杂先进农机装备,难以熟练操作,迅速胜任。同时,小农经营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的产业化发展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所以人力资源短缺等结构性问题,也是丘陵山区发展农机化的阻碍因素。

  3.特色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机制不健全 面对丘陵山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需要研发多样的农机具才能满足现实要求。然而,具备实力与能力的科研院所大多地处城市、远离广大的山区,这使其在全面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时操作实践等方面存在相应的迟缓性与滞后性。相反,在基层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企业、基层农机管理及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对于丘陵山区农机化的需求和难题等具体问题,最为了解与熟识;也是上述科研院所了解技术需求、掌握技术创新点的信息源头。而现实状况是,上述两个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又缺少了对技术创新等各类难题进行交流沟通的体制机制,这些成了制约农机装备创新研发的又一因素。

  4.农机行业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现实中,许多农机产品都有着明显的同质化竞争的表现,往往是需求量越大的产品表现的越为明显。以旋耕机为例,目前全国生产旋耕机的厂家几百家,而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性能相似,相互仿制,缺乏创新,基本上都在低水平范畴内竞争;再比如拖拉机,全国有250多家拖拉机生产厂家,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相关技术都是仿中国一拖从国外引进的相关技术,在底盘技术、外观上都十分相似。这些同质化的竞争结果就是农机企业相互压价、产品创新性下降,利润越来越低,研发投入比例减小,创新能力下降,如此恶性循环极不利于促进农机装备创新研发。丘陵山区需要多样性的农机装备,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但像丘陵山区的经济农作物,以及设施农业等所需的特色农机装备大多处在空白,而主要粮食作物的农机装备显得供过于求,这种矛盾的状况,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5.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水平低 丘陵山区农机技术装备的发展,是整个农机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由于部分可用于丘陵山区的特色农机装备目前仍未列入补贴范围,阻碍了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对丘陵山区农机服务资金的投入,制约了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

  三、针对共性问题给出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的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客观的自然地理条件,充分研究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既考虑农机的作业方式,又考虑农艺的需要;加强对丘陵山区田间基础设施、农业机械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这是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基础条件。

  2.发挥基层人员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一是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基层机构与人员的作用,通过增加基层科技经费投入、加大培训力度,让其掌握与具备更加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提高其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建立基层的技术难题反馈寻援机制,使基层一线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能够及时有效解决。二是政府应鼓励相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大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建立起对基层的技术保障机制,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解决技术、资金方面的难题。

  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促进农机产业升级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丘陵山区存在的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质量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使供需配置合理,实现整个农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向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完善购机补贴政策,推广新技术新机具 应进一步完善购机补贴政策,对适用于发展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的新机具新装备,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同时调整产量过剩的普通机具的补贴范围,逐步削减补贴额度,以加大对丘陵山区新型特色农机装备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

  5.以合理土地流转集中种植为策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稳步发展专业合作社,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来解决小农种植经营效益低、农机化作业难以开展的弊病。以调研中说到的神雾岭村核桃产业发展为例,集中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由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与管理,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农机化的作业,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农机技术人员的作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解决丘陵山区相应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添加人:中国农机推广网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