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推进和农业规模化作业普及力度加大,夏津县粮食生产连年增高,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对粮食烘干需求越来越迫切,为解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粮食生产全程不落地,提高粮食质量,县农机局深入主要粮食种植乡(镇)、村调查,并与种粮大户、农机社长进行座谈,对粮食干燥与储存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夏津县地处鲁西北平原,辖14个乡镇(街道、开发区),507个村庄,农业人口44万人,12.3万农户,耕地面积82万亩,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
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农力度加大,特别是“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保有量连年增长,全县的粮食耕、种、收获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面积逐年扩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9.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29.1万吨。到201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10.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约为61.6万吨。三年来,全县粮食面积年均增幅23.3%;粮食产量年均增幅28.5%,粮食面积、产量呈现了双增趋势。
二、粮食干燥与储存现状
一方面是粮食连年增收,形势喜人,另一方面却是“晒粮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农民收获后的烦心事。场地自然晾晒长期作为夏津县农民首选,但这传统的晾晒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速度慢,而且人工费用高,因缺少大型仓库、烘干设备,当地种粮大户大多选择收获后降低粮食价格直接出售,少部分农户选择晾晒后仓库短暂存储。
近两年,由于各级政府对粮食烘干的高度重视,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夏津县粮食烘干机也逐步发展起来。据统计,全县拥有粮食烘干机8台,日烘干能力达485吨,其中双庙镇粮食收购企业2台凯尔5HC-200连续式粮食烘干机,日烘干能力400吨,因连续式烘干质量欠佳,烘干对象为玉米,且烘干后仅作为饲料和酿酒用;另6台循环式粮食烘干机,烘干对象为玉米和小麦,日烘干能力85吨,分别为香赵庄镇、新盛店镇的两个合作社购买。以夏津县2014年全年粮食总产61.6万吨计算,这些烘干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全县示范推广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刻不容缓。
三、传统粮食干燥与储存的弊端
随着夏津县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日益紧迫,矛盾凸显。
1.传统晾晒方式场地难寻 在乡镇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等均是采用太阳、风等传统的自然晾晒方式,农户需要在中午强烈阳光下定期翻晒,速度慢,人工强度大,并且需要足够大的晾晒场地。以香赵庄镇华东农机合作社为例,今年该社承包土地1300亩,小麦总产量617.5吨,去年玉米产量650吨,仅晾晒场地就需要1200m2,社长别玉华一直为寻找晾晒场地奔波。最后该社于5月份上了2台5HXG—12.5A循环式粮食烘干机,日干燥能力为40吨,才解了燃眉之急。
2.影响交通安全,降低粮食品质 一是由于粮食晾晒需要较大场地,一些农民在马路边晾晒,严重影响了过路行人和车辆安全,每年都会因此造成交通事故。二是传统晾晒方式会带来霉变等二次污染,降低粮食品质。特别是小麦玉米收获期较为集中,一旦收获季节遇上连阴天或受到雨淋,加之储存不当,粮食霉变可能性会更大,据了解,因霉变、储存不当等情况造成损失约在5%左右。
3.传统晾晒方式无法满足种粮大户需求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0.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涉及2.3万农户。据统计,全县小麦、玉米单季规模化种植面积在300~500亩的19处;500亩以上6处,1000亩以上4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机大户对于粮食烘干和储存设备特别期待,希望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实现粮食产量和效益双增收。
综上调研分析,传统晾晒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粮食储存工作,粮食烘干与储存设备在夏津县推广和应用已迫在眉睫。
四、粮食烘干机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烘干作业起步难 一是投入大。据了解,一台200吨5HC-200连续式粮食烘干设备价格大约为60万元左右,按照补贴要求,无论多大批次的烘干机最高补贴12万,加之升降机、周转库房建设、电力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也要几十万元,远远超出了种粮大户的承受能力。并且投入与产出不对等,因此大多数农民和种粮大户即使有农机补贴也大多望而却步。二是土地协调难。目前夏津县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对于建设用地审批较为严格,部分合作社只能利用原有地方改建,扩大规模建设较为困难。
2.烘干过程成本高、作业要求高 若利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考虑到人工、原料、设备折损等费用,1斤粮食烘干成本为0.1元,按玉米估算,目前夏津县玉米产量为1200斤/亩,每亩粮食烘干费用就需120元,同时需建设粮食周转库房,又增加一笔费用。就烘干品质而言,因为不同型号的烘干机生产工艺、烘干机质量不尽相同,烘干的粮食品质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对作业环境、技术人员有较高专业要求。
3.粮食烘干作业“副业化” 烘干机属于应急设备,一年只能用十几天,闲置期较长,而且还要“看天”使用。粮食烘干机作业量和效益受天气影响较大,夏粮收获中如果农户注意应用适时晚收技术,且在收获期间不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夏粮的水分完全能达到粮食收购要求,可以省去烘干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烘干机效益和推广。
4.农户认识有局限性 由于绝大部分种粮大户习惯了原有粮食干燥方式,对于粮食烘干设备优势认识不到位,加之夏津县粮食作物烘干设备建设起步晚,还没有形成规模,示范效应还未显现,因此群众对烘干机热情不高。
五、粮食干燥与储存对策建议
1.增加临时晾晒场地 三夏、三秋农忙期间,做好宣传动员,县乡两级政府做好空闲场地协调,充分挖掘农村现有学校、广场等空闲场地,作为临时性的晾晒场地,以解决种粮群众现实困难。
2.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结合全县实际,科学制定粮食烘干发展规划,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讲解设备优势,开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厂家技术人员为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进行烘干机技术讲解,算好效益对比账,使群众认识到烘干机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建立种粮大户粮食烘干储存示范点,给予资金补助,通过示范带动、现场演示等形式,干给农民看,组织农民干。在雷集镇、新盛店镇等重点粮食生产区,着重加大烘干储存设备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全县农机装备水平。
3.加大烘干机械补贴力度,试点设置粮食烘干作业补贴 按照“公正、公开、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对农民或种粮大户购置烘干机给予购置补贴,并在中央、省规定的粮食烘干机械顶额补贴的基础上,督促市县地方政府实行二次购置补贴,同时,可以在土地流转集中、粮食生产大县试点粮食烘干作业补贴,提高广大农民或种粮大户购置使用烘干机的积极性。
4.结合实际,合理布局粮食烘干机 一方面根据当地实际,发挥政府引导,合理布局,在粮食生产大镇、土地流转集中的乡镇积极推进粮食烘干机建设,力争在三到五年内烘干能力能够满足区域内粮食烘干要求;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做好信息发布,引导种粮大户、粮食收购企业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建设烘干项目,防止扎堆上马,以提高烘干机投入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