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好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


来源/作者:宁夏利通区农机化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利通区古城农业服务中心、宁夏利通区上桥农业服务中心  马洪斌 张志娟 马晓梅日期:2018-12-05【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本文根据利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情况,总结成效和经验,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2015年利通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在多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基础上,通过建设项目示范区和技术对比试验田,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多项先进、适用、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出了适合当地推广的保护性耕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1.示范面积完成情况 2015年,利通区在金银滩镇和扁担沟镇交通便利、地块相对集中的6个村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区面积10030亩,其中:两熟制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区面积2000亩;一年一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区面积8030亩。

  2.开展对比试验情况 按照光照资源、气候耕作方式等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原则,结合当地群众易于接受,便于推广,将试验地点选在利通区扁担沟镇二道湾,建设对比试验田面积70亩。结合当地作物轮作,主要针对冬小麦收获后免耕复种夏玉米、麦收后硬茬播种夏玉米与传统耕作玉米种植对比试验,采取三种作业工艺模式进行对比,试验设置三种处理。

  3.机具投入情况 2015年共投入保护性耕作机具91台,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2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台,免耕播种机20台,深松机17台,中耕施肥机15台,大型植保机械4台,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10台。

  4.培训宣传情况 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技术培训班5期,召开现场演示会2场,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技术手册、操作规程及作业质量标准。印发技术宣传培训材料18000份,培训农机、农艺技术人员100人,培训农机操作人员及示范区农户720人次。

  5.技术创新与集成情况 一是服务方式创新,通过土地流转,让拥有新型保护性耕作机具较集中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二是将以往开展保护性耕作的机深松、免耕播种、中耕施肥等单项成熟技术进行了集成,形成了适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三是积极与农机作业公司联合研发了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深松碎土一体机,该机型作业效率和作业效果得到了当地广大农户的认可,并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二、主要成效

  经过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利通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总结确立了适宜本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选定了两种玉米免耕播种机。第二取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地表覆盖率,有效地改变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含水率,增加有机质,培肥了地力,提高了作物单产。2015年项目示范区减少生产成本22.76元/亩,亩增收35.77元,总节本增收58.6万元。冬春季节通过留高茬残茬覆盖地表还可以减少风蚀,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逐步提高了领导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保护性耕作技术已逐渐被广大农民认可和接受,农民有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愿望和渴求。第四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批农民骨干分子,具备了大面积实施的条件。

  1.选定了适宜利通区特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经过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工艺的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耕作对比田,因此选定适宜本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为:

  (1)前茬作物收获后留高茬(15cm~20cm)→越冬→次年地表处理→免耕播种春玉米→化学除草→苗期深松→中耕培土→机收后留茬越冬。

  (2)当年冬小麦收获后留高茬(15cm~20cm)→抢季节硬茬播种夏玉米→化学除草→机收后留茬越冬。

  2.选定了配套机具 在几年的项目实施期间,先后试验两种免耕播种机,并进行了各项性能试验调查比较。

  (1)当地产2B-2型免耕播种机是一种小型免耕播种机。该机具虽然不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目录推荐产品,但是采用凿式施肥铲,圆盘开沟器,排种器、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完全能满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

  (2)河北农哈哈集团生产的2BXL-14型免耕播种机是大型免耕机,其适应性强,作业稳定性好,调整使用方便。

  (3)深松机、苗期中耕施肥机、植保机械等保护性耕作机具主要以当地市场上较为成熟的机型为主,性能完全满足项目作业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测试仪器落后,测试结果不精确。测试风蚀、水蚀、土壤容重等指标的测量未能完成,土壤有机质质量的测定不方便,测试手段落后,缺乏比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试验研究的作物品种单调。近几年对玉米进行了认真研究探讨,但对其它作物进行保护性耕作或在原有试验田改种其它作物进行轮作时,采取何种作业工艺和机具,如何继续解决好水土流失和生态保护的问题却研究较少,需要跟进。

  (3)项目实施期短,见效期长。在西北地区气候寒冷、空气干燥,近年降水偏少,作物秸秆根茬的腐烂时间长,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4)虽然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班和送传单的不同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基层政府和农民对该项目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某种程度影响了此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2.几点建议

  (1)尽快着手研究探索其它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及机具体系,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各种作物的生产中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2)适当延长项目实施期,继续观测试验田各项指标的变化,进一步试验完善作业工艺与机具体系,获取更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

  (3)秸秆覆盖量远远不够,秸秆利用率低,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作法和经验。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同时利用各种会议、新闻媒体举办专题培训班、讲座,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打下群众基础。

   

添加人:中国农机推广网 内容审核:中国农机推广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