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集中收储促进秸秆高效利用


来源/作者:湖北省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省荆州市环保局、市禁烧办  宁建华     陈世清日期:2018-12-05【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荆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00多万亩,其中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910万亩、油菜籽380万亩、棉花100万亩、其它作物210万亩,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有650多万吨。由于夏秋两季大面积集中露天焚烧秸秆等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比较严重。

  经过两年的禁烧工作实践,我们感觉加快秸秆集中收储利用步伐,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不二选择。

  一、秸秆的利用价值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把作物秸秆进行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2014年、2015年两年,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荆州区八岭山镇宝钧家庭农场进行的秸秆粉碎还田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下降0.02g/cm3~0.03g/cm3,有机质上升0.7g/kg~0.9g/kg,有效钾上升6mg/kg~10mg/kg;同时,每亩可平均减少化肥施用4.77kg,油菜秸秆还田后种植水稻,平均亩产达478.5kg,比对照增产72.3kg,结实率提高4.9%。荆州区八岭山镇宝钧家庭农场连续两年实施秸秆还田后,2000多亩田亩增产粮食5%~15%,亩均减少化肥施用量10%左右。

  除秸秆还田外,秸秆还可成为建材行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原料。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纤维板等等。

  据有关资料显示,各个发达国家处理秸秆的方式本质上大致相同,共同一点即视秸秆为宝贵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且几乎100%地实行机械化集中收储利用,这也是他们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前提和保障。与发达国家相比,荆州市的秸秆处理还处于简单、低效、甚至有害的阶段,主要有高留茬还田、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集中收储、露天焚烧废弃等五种。各种处理方式所占当年秸秆产出总量的比例见下图。其中,集中收储利用占比最低。

  目前,荆州市集中收储利用的秸秆主要流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本地万华人造板业公司。该公司利用秸秆加工制作环保板材,供家具制作或家装市场,全年用量约7万吨。二是生物质发电厂。荆州境内有3家投运的生物质燃料发电厂,每个电厂全年用量约20万吨,合计约60万吨。三是福建、四川等外省收购稻草用于养牛,全年大约2万吨。四是草菇草菌养殖及草垫编织用草,全年大约2万吨。四项总计年需求量约71万吨。荆州市2014至2015年两年通过集中收储利用的秸秆数量仅71.3万吨,仅占两年秸秆总产出量的5.5%、占秸秆市场年需求量的50%。与此同时,荆州市每年还有大约70万吨的秸秆被焚烧废弃。

  初步估计,荆州市每年可用于集中收储利用的秸秆总量在100万吨以上。

  二、加快秸秆集中收储利用的意义

  荆州市常年650万吨的秸秆产出量,一方面是禁烧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农民增收的财富和工农业生产的廉价原料。只有把秸秆当做资源来利用、作为财富来转化,才能使禁烧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长效化。除就地还田以外,集中收储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做好了集中收储利用,才能使秸秆的财富特征和资源本质真正地得到充分发挥。

  在荆州市目前五种秸秆处理方式中,除焚烧废弃外,其余4种都是对环境和生产有益的处理方式。但在这4种有益的处理方式中,仅有集中收储是能够不增加农户后续生产成本和风险,并带来一定现金收入的。其次,由于秸秆产量大(每亩平均超过400kg)、后茬作物的播种期紧,生产中常常出现秸秆还田后还未有效腐熟,而影响后茬作物播种的情况。其三,目前荆州市秸秆还田的比例已超过80%,常年保持或扩大秸秆还田的比例较困难,且出现因大量秸秆年复一年地还田而导致病虫害突然大面积爆发等未知风险的几率也可能逐步增加。因此,迅速改变集中收储利用仅有5.5%左右的现状,通过集中收储将大量秸秆转化为畜牧饲料和工农业原料才是科学、经济、可持续的处理方式。

  经我们调查了解,目前荆州市中心城区秸秆收储站收购秸秆的单价是每吨220元至250元(到场价,下调)。收储站的下游用户根据秸秆用途不同,质量要求也不同,收购价格也有较大区别。其中,生物质电厂的挂牌收购价是每吨320元至330元、万华板业是每吨400元至430元,畜牧用牛草是每吨500元至520元。目前收储站的毛利差价在100元至300元之间。自2014年至今,秸秆集中收储利用71.3万吨,共为农户增收1.8亿元。

  若采取政府引导、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多种措施,借鉴使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现代化的技术路线及技术装备,提高秸秆集中收储利用比例、降低集中收储利用的生产成本,按照全年提高集中收储利用2个百分点、降低10元/吨生产成本估算,全年即可新增集中收储利用量13万吨,为农户增收2860万元(13万吨×220元/吨),为秸秆收储站减支增收520万元(8%×650万吨×10元/吨)。同时,还为社会节约了资源、为环境保护减轻了压力。

  三、集中收储利用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秸秆集中收储利用工作的主体是秸秆收储站。收储站的建设和运营受到秸秆集中收储利用技术路线及技术装备、农村土地占用政策、商业经营管理模式、秸秆收储流动资金、农村电网状况和用电政策、环保消防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受制于秸秆季节性集中产出、秸秆种类多样等特点的困扰。

  收储站的运营成本主要在田间打包转运、站内散包、打压缩包、装卸运输、失水霉变损耗等环节。经营风险主要在收储转运成本失控、失水霉变火灾损失、秸秆市场价格波动三个方面。

  现阶段荆州市秸秆建设运营的主要问题在于秸秆集中收储利用在当地尚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缺乏完整配套的秸秆收储运技术和完善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投资者心中无底,不敢投入;经营者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导致经营无方,举步维艰。另外,部分收储站反映用电电费过高(达到1.8元/度)。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探索出先进、高效、可持续的成套集中收储技术路线和商业运营模式,为社会提供秸秆收储站建设和运营的成套解决方案;政府加大引导建设收储站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扶持收储站运营。

  综上所述,秸秆集中收储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秸秆加工利用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添加人:中国农机推广网 内容审核:中国农机推广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