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长春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历经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推广成果和应用效益。实践证明,在推进现代农业,转变旱作农业生产方式中,加快推广和发展保护性耕作,使之成为长春市农业的主导耕作制度,不仅对长春市玉米产量的持续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当前农村经济水平,传统农业生产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现状,要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长春市玉米生产的主流栽培方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技术发展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化经营进展缓慢,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依然突出,对提高农业生产率构成经营体制和操作性约束 作为粮食主产区,长春市农业户均耕地不足2hm2。近几年,国家粮食直补等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即使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仍不放手,转包出去的只是少数。现行土地流转方式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抑制了土地向种田能手、农业和农机合作组织集中,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给保护性耕作的大面积成规模连片示范带来很大困难。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农户对新技术的认识理解程度不同,很难将相连地块的不同农户统一起来,农忙季节常常出现机手开车找地作业的情况。比如2013年春季,某品牌免耕播种机两行机型销售告罄,多行机型在大量库存的情况下却鲜有人问津,由于规模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不足,购机户仍然选择效率较低但更适合零散经营现状的两行机。
2.技术理论照搬已有经验,对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研究开展不多 保护性耕作虽然始于19世纪30年代,但引入我国尚不超过30年,且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华北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模式,在北方高寒旱作农业区开展的相对不足。
秸秆还田和绝对免耕不能解释亦不能涵盖保护性耕作。具有地区特点的还田后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水肥动态变化的相关领域,因设备和经费条件所限尚没有定量的研究;保护性耕作现行种植垄距、施肥水平、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等均沿袭传统耕作模式,相关试验仍属空白。
3.相关环节支持力度不够,先进机具保有量严重匮乏,核心环节机具价格仍偏高,农民参与性和积极性降低 目前,一台重型两行免耕播种机去掉国、省补贴后农民尚需自筹3万元。按照每公顷土地作业收费500元计算,不考虑人工投入,机具磨损和油耗等情况下,需作业60hm2才可收回成本。在现有土地状况下,农户一家一户购机在资金筹措和作业量两方面都很难得到保证。
产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并不意味着高产,植保作业、机械深松和秸秆还田量也同等重要。目前,长春市高端植保打药机、可打破犁底层的全方位深松机和秸秆打包机保有量远不能满足需要,其中价格偏高仍是制约因素。像高端植保机械这样动辄十多万几十万的售价,农户根本无力购买。有的地区仍使用焊接或自制的简易机械装置,作业质量很难保证,对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地块内出现杂草难以控制的诟病始终存在。
即便是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焚烧秸秆仍难杜绝。由于秸秆打包机成本回收期长,并伴随燃油运输和人工装卸成本上涨,即使在供应圈范围内,运送秸秆到生物电厂的利润并不可观。农户不缺柴,机手没账算,最终形成每年秋后较严重的秸秆焚烧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秸秆还田缺乏利益驱动,解决方案还是在于行政部门是否有决心、有力度激发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热情。
二、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思考
长春市发展保护性耕作,尽管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然而,加快推广此项技术的时机、条件已基本成熟,而且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强行政支持力度,搞好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补贴 保护性耕作在作物增产和综合效益上具有缓解性,一般明显效益要体现在三年以后,加上机具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在起步示范推广阶段,必须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才能加快这项技术的推广。以免耕播种机为例,2015年榆树市政府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分配上,对该市辖区内购置免耕播种机的农户,实行每台播种机补贴2万元的无名额限制补贴政策。这一政策使农户自筹5000元即可购买一台两行重型牵引式免耕播种机,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购机欲望,免耕播种机增幅较上年明显加大。建议市政府继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专项财政资金的补贴额度和补贴范围,机具补贴资金应以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施肥机为主,作业补贴主要针对大型机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及清理打包三个方面。补贴对象为全市范围内连续三年实行保护性耕作并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机械作业的农户;补贴方式由县(市、区)农机部门组织示范农户或农机服务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业,经验收合格后再兑现补贴资金。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保护性耕作带,加快完善保护性耕作体系 长春市位于松嫩平原边缘地带,是典型的一年一熟种植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在此区域尚处于初级阶段。地形多样、气候多变,进行保护性耕作的推广示范,决不能以偏概全。在措施上更要注重促进产量提升的技术环节和农艺措施的应用,可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的技术指标要综合审慎考量。建议把长春市玉米种植带规划成四个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区域。一是干旱灌溉地区旱作保护性耕作带,包括农安县大部以及常年播前土壤含水率低于18%的沙、中壤土平原地区,这一区域的保护性耕作重点以抗旱保墒,防风固土为主要目标;二是中部丰水区保护性耕作带,包括德惠市、九台市大部分地区,这一区域的保护性耕作重点以保苗增产,节水节本为主要目标;三是东部坡耕地旱作区保护性耕作带,包括双阳区全部和九台市东部,这一区域的保护性耕作重点以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四是北部高寒保护性耕作带,包括榆树市和德惠市北部地区,这一区域的保护性耕作以恢复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风蚀为主要目标。
3.着力构建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保护性耕作经纪人队伍的稳定发展、农民认识程度的提高、政府督导等几方面入手,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广部门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努力构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长效机制。要制定政策和管理办法,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试验与示范,推进技术熟化和转移。要强化各级政府政策、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农机购置补贴、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和项目,应对农民主动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等要重点倾斜。鼓励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服务、租赁服务化、规模化作业、市场化作业服务,加快构建保护性耕作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采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农机专业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组织为支撑,政府支持为保障的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体系。
4.充分发挥典型带动辐射作用 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理事长通常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声望和信任度。比起推广机构的技术员,农民更愿意接受本村大户的意见和想法。榆树市八号镇晨辉合作社,九台市纪家镇凤财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以及九台市上河湾镇庆山家庭农场就是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典型。三家合作社通过自己项目示范点表现出的良好应用效果,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的农户要求采用免耕播种技术。对项目推广进程相对滞后的地区,更要依赖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