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小金,关闭喷雾!”
“运行成功!”
“小金小金,请指挥多功能机器人运行!”
“运行成功!”
在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内,占地3000亩的园区最深处,是整个园区的“压轴”之地,也是“中心大脑”的核心之地——智慧农业科技园。
正在接收指令、操控其他机器人运行工作的小金,就是为科技园“打工”的20台机器人的“总管家”。他的任务是智慧管控,主要承担了温室决策控制、机器人调度指挥等工作。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山东“寿光模式”再升级,为中国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描绘出一幅崭新蓝图。
机器人当起农业“总管家”
林森是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博士,山东枣庄人,目前定居北京。为了让机器人操控系统更稳定,林森“驻守”寿光,已经有8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整套机器人系统开发了一年多,这次调试完之后,我负责的项目就要完工了。”说起技术攻关的难度,林森为了让记者能听明白,尽量避免用专业术语来解释,“比如说运输机器人的底盘,既能上轨道,又能在地面上行走,这就必须要实现自动切换。路轨切换这项技术,应该是国内首家。”
林森接着说,“再举个例子,比如机器人的自动导航系统,我采用的是二维码导航。能让20台机器人同时在占地8万平米、也就是120亩地大的园区内应用并实现精准对轨的,这也是国内首家。”
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机器人在智能玻璃温室内按部就班地“忙碌”着,林森迫不及待向记者介绍着每种机器人的功能和任务。
“这是多功能作业机器人,可以根据预设程序、实时指令,自动完成采摘、授粉、运输等多种作业任务。这是测量检测机器人,可以精准测量作物高度、叶片大小、果实大小、成熟度等。这是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温室结构监测、病虫害识别、叶片温度成像等10多种功能。还有那边,那个是运输机器人,那个是托举运输机器人……”
所有机器人的背后,其实是“农圣大脑”智慧管控云服务托管系统在操控,实现园区内所有农业设备控制都在“云”端。温室内各类传感器自动采集水、肥、光、热等要素信息,上传到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分析决策,自动控制中心设备,调整水肥配比,实现水肥精准供应。站在云平台电子大屏前,温室里的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太阳辐射、二氧化碳含量等等一目了然。
据介绍,整个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占地面积达3000亩,总投资8.5亿元,是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核心配套项目。基地包含高标准日光温室、工厂化智能温室、新材料高温大棚等10余种棚型,配套建设了8000平米的研发中心,是国内面积最大、棚型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蔬菜标准试验验证基地。其中,整个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规划设计,应用120多项专利技术,解决了智能温室冬季生产能耗大的问题,比“荷兰模式”降低耗能一半以上,并且实现整个基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智慧程控和远程操控。
插上科技翅膀“寿光模式”再升级
“你能想象插上了科技翅膀的农业产业到底是什么样子吗?”在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李光聚看来,寿光给出了答案。
寿光,位于渤海莱州湾南畔。从这里发端的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让亿万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到现在,寿光的蔬菜大棚已经发展到第7代,自动卷帘、自动喷灌、夜间补光,都能用手机远程遥控,一间大棚就像是一个自动化工厂。”李光聚介绍,“有数据统计,全国新建大棚50%以上都有‘寿光元素’。我们每天至少要接待三四波从全国各地赶来考察学习的团队。”
近两年来,寿光坚持以国际视野、全国领先、一流标准为定位,突出全域打造、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全方位推动理念创新、技术革新、模式更新,奋力争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排头兵。2019年,寿光市创新推行全域网络化监督机制,开发了网格化智慧监管系统,将全市划分为28个网格,配备56名监管员、28辆专用车,对全市农资市场、合作社和种植户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进行全天候监管。2020年,天猫生鲜“寿光正宗原产地”和“天猫农场线下数字化基地”在寿光落地,通过“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等方式,5000多种蔬菜、种苗实现网上销售,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截至2020年7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56亿元。
离开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时,需途经坐落在产业园区内的洛城街道寨里村。坐在车里的李光聚,指着富有古风古韵、整齐划一的美丽村落,笑着说,“依托产业,富了百姓,这才是检验‘寿光模式’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尺。”
集群发展打造山东农业新模式
“寿光模式”是山东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会秘书长王茹介绍,除了寿光品质蔬菜集群,横向对比山东其他现代高效农业“雁阵形”产业集群,“诸城模式”主打现代高效畜牧业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37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增长率达2.2%。滨州粮食产业将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的总抓手,加快“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今年上半年全市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6.8%,呈现了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菏泽市定陶区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小麦、玫瑰、山药、牡丹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1+1+N”的模式,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去年通过基地提供及采购主要原料4万吨,价值2.67亿元。
今年以来,山东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粮食、生猪、蔬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农业企业复工复产顺利,农产品稳产保供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2393亿元,增长0.9%,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65元,增长1.6%;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1-7月份,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375.8亿元,同比增长7.2%。
“不管是‘寿光模式’、‘诸城模式’还是其他模式,山东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原因无非有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责任担当以及农民的大力支持,”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会秘书长王茹感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