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细算账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  陈发明日期:2021-06-09【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6月7日,在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中,河北的小麦机收从南到北全面展开。

10时,邯郸市成安县成安镇南鱼口村的一处麦田旁,当地种粮大户杨俊山正指挥收割机准备进田作业。“今年小麦长势很好,我管理的3500亩小麦平均亩产能达到1000斤以上。”杨俊山摘下一株麦穗,放在手中搓了几下,向记者展示:“麦粒饱满,正是收割的时候。”

农谚里有小麦“九成熟、十成收”的说法,就是指小麦在蜡熟期末、完熟期初进行收割,既能保证麦粒品质,也能降低收割损耗。据了解,今年河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3350.5万亩,其中适宜机收面积3340万亩。

54岁的杨俊山从2015年开始通过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小麦,几年下来,他对小麦减损增收有不少心得。

“小地块收割的时候机械拐弯多,麦粒损耗要比走直线多。托管模式比流转土地管理起来更灵活,可以整合成大地块。”杨俊山告诉记者,通过地块整合,再加上从种到收运用先进技术,每亩能比散户种植多收100斤以上。

粮农、农机手在田间地头忙碌,农业干部也没闲着。最近几天,成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振辉一直在全县各处麦田里巡查调度。

“全县32万亩小麦要在3天内完成收割,机收率100%,我们要组织调度机械,开展技术指导,确保粮食能收尽收。”在南鱼口村的麦田里,李振辉说,机收环节减损,主要看三方面工作:一看品种,闭颖授粉的小麦品种在成熟期麦粒不容易洒落,还能防吸浆虫;二看农机质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技术参数规定机收小麦丢损率不能高于1.2%;三看操作技术,同样的机械,老机手和新机手操作水平不同,最好的农机手基本上可以实现零丢损率,而一般能降到1%就算是技术不错的了。

丢损率从1.2%降到1%,看起来只有0.2个百分点,但产生的效益却是巨大的。夏收前,河北各地对农机手进行操作提示,在选择作业路线、作业速度、调整作业幅宽、留茬高度等方面都提出了小麦机收减损技术示范。

“以前小规模种植的多,农机手为了尽快转场,操作机械时会抢进度,造成不必要的丢损。”河北省农机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郑龙分析,现在随着规模化种植的增加,大地块里农机转弯越少、丢损越少,而且在合作社的管理模式下,农机手也不用盲目追求速度。

在成安镇林里堡村的一处麦田里,河北今年首场机收减损比武活动刚刚结束,郑龙作为评委,正在指挥工作人员对刚刚收割完的麦田进行丢损评估。“根据去年的摸底调查,全省机收丢损率降到了1%,今年通过比武活动,还能再降。”郑龙告诉记者,河北全省小麦产量1460多万吨,如果机收丢损率降低0.2个百分点,相当于多收了近6000万斤粮食,“要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里去挖潜力,确保颗粒归仓”。


添加人:运用指导处 内容审核:运用指导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