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甘薯用途有粮食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保健食品,邹城市为实现甘薯绿色提质增效,小作物做成大产业,“科研、推广、生产”相结合,“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相衔接,创新现代技术模式,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培育脱毒健康种苗,探索增产提质关键技术,推进贮藏销售加工发展,突出实施“建基地、引品种、重培训、抓关键、强管理、行绿控、延链条、稳效益”,先后承办了2017年北方丘陵山区甘薯高产高效技术研讨暨现场观摩会、2018年国家甘薯产业体系济宁市甘薯提质增效培训现场观摩会、2019年全省甘薯绿色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2020年甘薯产业创新团队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田间培训与现场观摩会,已形成主推品种突出,关键技术成熟,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加工营销”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实现甘薯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甘薯产业成为助推丘陵山区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一、对接体系团队科研院校,突出科技支撑助力
坚持科技先导原则,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积极对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省市甘薯创新团队及科研院校,开展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省农科院首先将新品种在邹城示范,青岛农大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在邹城研发,济宁农科院将甘薯育种基地建在邹城,全面承担济宁甘薯创新团队工作。先后在邹城育成齐宁18、齐宁21、齐宁26等多个新品种,齐宁18、齐宁21已生产上大面积示范应用。近年来引进示范推广的甘薯新品种济薯26、济薯25 已成为生产主推品种,创立创新甘薯一改两增、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组装示范了甘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增产提质栽培模式,被列为“十三五时期”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甘薯创新团队建设示范县(岗位专家),为甘薯绿色生产、提质增效,向产业化迈进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二、建立示范基地样板,发挥关键技术先导引领
根据全市地理区域和销售渠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品种,突出市场需求导向,突出经济效益中心,对甘薯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城前、田黄等镇以淀粉型甘薯为主,张庄、香城、峄山等镇以鲜食型甘薯为主。为让群众看得见、学得到、用得上,2005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建基地、抓示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引领甘薯新品种更新、新技术提升、新产业发展,先后在张庄、香城、城前建立健康种苗繁育、新品种示范、新技术展示基地10余处,培育甘薯新品种,展示脱毒种苗、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新技术,开展甘薯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攻关。2020年张庄示范基地秋季实收,济薯26单产达到4582.9公斤,齐宁18 单产3824.63公斤,亩均效益超过5000元。集成创新的“一改两增”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脱毒薯苗+地膜覆盖+水肥一体节本增效栽培逐步规范化,在生产中逐步推广,完成的“鲁南地区甘薯新品种济薯25、济薯26推广应用”获省农科院能科技一等奖。目前,优质专用新品种、脱毒薯苗技术应用推广面积达3万亩,水肥一体化逐步铺开,真正做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为甘薯生产向产业化迈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生产样板、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引进脱毒种薯健康育苗,提升甘薯生产内在动力
依托省农科院,采取西繁东种技术,引进济薯26、济薯25等生产主推品种脱毒种薯,发挥工厂化集中育苗优势,扶持培育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开展集中育苗,培育健康薯苗,2020年全市集中育苗合作社、育苗大户20多个,育苗面积发展到1000亩以上,农民用好苗,生产出效益,企业得实惠。初步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薯苗质量差、病毒病发生重、增产阻力大难题,撬动种苗在甘薯综合栽培体系的杠杆,促进甘薯育苗生产由零散型向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转型升级。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的推广与应用,垒实了甘薯产业基础,实现了甘薯生产“化肥、农药减量”高产优质轻简化栽培,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为甘薯生产提质增效,全程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抓好关键技术培训,提供生产科技保障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民的素质技能是关键。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认知度显著提高,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不强、济薯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脱毒种苗、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到位。因此,在甘薯生产的不同阶段、关键时间、重要节点,聘请邀请国家、省、市体系专家、团队首席马代夫、张立明、李强、刘庆、史春余、王庆美,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室内培训、田间观摩,培训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甘薯产业发展、甘薯生产与乡村振兴、脱毒健康种苗培育、一改两增、水一体化、绿色防控、甘薯贮藏与生加工等关键技术,将甘薯生产关键技术传授给大家,将增产增收理念灌输到脑海,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植入实践,助力生产者树立绿色生产理念,提升综合素养,提高生产技能,自己增收,示范带动,全面增产,推进甘薯生产增产提质增效,增加群众收入,使甘薯生产成为邹东群众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柱。10多年来坚持每年在育苗、栽插、管理、收获关键环节开3~4次技术培训,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0余次,培训人数达28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学得会、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民技术员及科技示范户,为甘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全市甘薯种植区群众全方位、高密度的培训指导保证了甘薯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实现甘薯绿色高质高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抓住关键生产环节,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紧紧围绕甘薯生产关键环节,抓住甘薯生产脱毒健康种苗培育、配方施肥科学栽插、水肥一体化、贮藏加工延期销售等集中发力。紧密对接省市科研院校、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引进脱毒种薯,建立集中育苗基地,开展网室育苗,培育健康种苗,保持甘薯种性,从源头上解决因病毒侵染造成的甘薯种性退化难题。为保证栽植密度、提高薯苗成活率、发挥增产潜力,栽植关键环节技术人员全程靠上,全力以赴,做给群众看,带着农民干,确保规范栽插,一次成活,防病除草,绿色高效,同时示范展示水肥一体化、施肥配方化、防控绿色化,重点解决缺水缺肥、肥水不合理、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保、低产低效等瓶颈难题,力促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甘薯脱毒种苗应用迅速提升,用肥基本实现专用化,水肥一体化、防控绿色化技术逐渐铺开,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技术到位有效促进了全市甘薯增产提质增效,2020年在西马村开展脱毒薯苗水肥一体增产攻关经国家省市专家验收,鲜食甘薯济薯26实现亩产4362公斤,鲜食型紫薯齐宁18 实现亩产3689公斤,商品薯率90%以上,亩均效益超过4000元。大面积生产应用脱毒薯苗、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地块实现鲜薯亩产35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3000元以上,有力带动全市甘薯2020年平均亩产2456公斤,总产实现50万吨。
六、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产业振兴
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在抓好生产的基础上,我们大力发展甘薯贮藏加工、延期销售,全市建成大中型甘薯贮藏设施22处,年贮藏能力3000万公斤。张庄镇矬草峪村已成为甘薯种植贮藏专业村,全村拥有储藏窖1200多个,年贮存鲜薯400万公斤,由收获期集中销售延长到翌年4、5月份,公斤鲜薯增值0.6~1元。重点培植发展了灵丰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甘薯专业从事甘薯育苗、收购合作社、购销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0余家,在科研、推广单位支持扶持下,薯苗繁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绿色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主导培植的灵丰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为集育苗、生产、购销、加工于一体,年繁育种苗面积200亩,生产高质量种苗8000万株,收购鲜薯1亿斤,带动当地群众就业80余人,2020年该合作社又新上鲜薯去皮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日均加工鲜薯10000公斤,实现纯利润3000~5000元,带动新增就业40多人,合作社成员亩均增收300~500元,就业人员日均收入80元以上。“龙头企业带动、科研单位支撑、千家万户致富”模式已成为甘薯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模式,推进了我市甘薯逐渐走向从种到收、加工贮藏延期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轨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一二三产融合”特色产业路径,助力邹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