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立足“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全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截至201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99526千瓦,拥有各类农机装备52869台(套),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预计2020年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01 %,高效植保机械化率71.32%、机械化烘干率79.17%、秸秆处理机械化率91.30%。
提升“三力”,带动“机器换人”迈出新步伐。一是立足高站位,全盘谋划聚合力。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嘉善县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统一部署、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协调会等 30 余次,全盘谋划部署和推进“机器换人”工作。二是坚持高标准,落实政策添动力。打出扶持政策组合拳,出台农机购置县级追加补贴政策,重点推广机具补贴比例达50%-70%;实施农业“机器换人”创建补助政策,对获得省级示范称号的镇(街道)、示范基地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补助政策,县财政按照单个项目专项投资额度的50%给予补助;出台家庭农用机械综合保险政策,县财政给予70%的保费补贴。三年累计拨付各级补贴资金5700万元,新增各类机具1800台套。三是务求高质量,强化激励提效力。把农业“机器换人”任务指标纳入嘉善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切实提高考核权重设置,加大考核力度。同时,总结提炼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典型做法、创新经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机器换人”的良好氛围。三年来,累计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5个,示范基地10个。
推动“三全”,引领“机器换人”新格局。一是补齐短板,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以“补短板、提水平”为目标导向,以水稻、大小麦为重点,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全过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大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作业环节机械装备与技术的推广。同时,高质量推进水稻产后机械化,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三年来,新增大中型拖拉机80台、高速插秧机117台、水稻直播机58台、植保无人机53台、粮食烘干机35台。二是拓点扩面,推进农业产业全面机械化。在持续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推进食用菌、果蔬和花卉等产业机械化。如,嘉善宁远农业公司推进“机器换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工厂化蘑菇种植基地之一;嘉善联合农业公司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杜鹃产业化生产链,年产杜鹃盆花50万盆;嘉善尚品农业公司应用水凝纳米膜栽培技术等先进设施设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三是狠抓安全,推进全域“平安农机”建设。持续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依法依规做好农机监理牌证核发和档案管理等监管,实施主要农机具免费实地检验,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变型拖拉机全面淘汰报废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淘汰高耗能农业机械1517台(套),拖拉机收割机注册登记率、检验率、持证率分别达到98%、94%、98%。
践行“三新”,促进绿色农业大发展。一是注重管理创新,开辟“机器换人”新格局。推进“互联网+”农机管理服务应用,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监控管理等智能化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引入北斗农机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农机作业智能化监管;以16家育秧烘干中心为平台,成立优质粮油发展联盟,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四化”程度。二是注重科技创新,激发“机器换人”新活力。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组建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技指导员组成的专家组,联合开展技术研究、新机具试验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智慧农机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等智能化装备,累计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和推广项目8项,形成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黑膜蔽草机插秧技术、水肥一体化等系列推广技术;建成智慧农机示范基地7个,安装农用北斗终端193台(套)。三是注重机制创新,打造“机器换人”新架构。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强农路径,逐步建立起“以村集体主导的粮食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农业公司为主,小型农机合作社为辅,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以村集体主导的粮食社会化服务中心14家,每年完成农机作业达29.5万亩次,经营收入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