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位于山西省南端,运城市东北隅,地处中条山腹地黄河岸畔,全县国土面积 1 620 平方公里,辖 11 个乡镇 71 个行政村和 1 277 个自然村,总人口 24 万,农业人口 16.1 万,耕地总面积 39.4 万亩。
近年来,随着垣曲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县委、政府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对垣曲县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也为垣曲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垣曲县畜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牲畜品质得到提高、畜牧业农机装备得到一定的发展,畜牧业已近成为垣曲县农民增收和致富的产业。目前垣曲县的畜牧业还是以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7万头,出栏 6.4 万头;牛存栏 0.28 万头,出栏 177 头;羊存栏 9.8 万只,出栏 3.2 万只;蛋鸡存栏 29 万只;肉鸡出栏 19 万只;禽蛋产量 0.13 万吨;肉产量 0.6 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 5 亿元。
(一)垣曲温氏年出栏 40 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
2017年11月9日,垣曲县人民政府与广东温氏集团正式签订年出栏 40万 头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是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 5 亿元,分别在长直乡鲁家坡村建设年出栏生猪 25 万头的种猪场一个,在华峰乡胡村建设年出栏生猪 15 万头的种猪场一个;在垣曲县低碳循环产业聚集区建设年生产饲料 18 万吨的饲料厂及总部。其中,长直乡鲁家坡年出栏生猪 25 万头的种猪场已于去年竣工投产运营;华峰乡胡村年出栏生猪 15 万头的种猪场正在加紧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
(二)有机肥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
经招商引资,2020年6月9日垣曲县人民政府与济源三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垣曲县有机肥加工项目、垣曲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合作协议。
垣曲县有机肥加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1.5 亿元,项目分一期、二期工程,占地约 60 亩,建成年 15 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垣曲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计划投资 2 500 万元,在垣曲县新建一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负责辖区内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等有关事项。
目前,以上 2 个项目已完成注册、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
二、畜牧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县畜牧业机械拥有量 675 台,占全县农业机械的 5%。其中:一玉米种植机械为播种机,牧草种植均为人工种植,牧草收获机 6 台;二饲草料加工机械主要以铡草粉碎机为主,全县现有青贮收获机 6 台,铡草机 8 台,饲草料粉碎机械 123 台;三畜产加工机械:牲畜剪毛主要以人工为主,电动剪毛器较少;四畜牧业生产机械有:清粪机 70 台,粪污固物分离机 50 台,喂料机 50 台,风机 300 台,消毒机 60 台,发酵罐 2 台。畜牧机械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农牧民对畜牧业机械的投入力度。但全县现有的牧业机械无论从数量、要求和群众需求,已不能满足垣曲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农机化发展资金紧缺
现在发展农机化的主体是农民,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增收渠道狭窄,农民收入不高,在现有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只能靠资本积累,现要买羊、买牛、买饲料,购买农机械心有余而力不足,资金问题成为机械化畜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2、畜牧业机械发展缓慢
垣曲县畜牧机械机型落后,装备少,品种单一,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能适应畜牧发展的需要,难以解决经济中的发展问题。饲草业作为畜牧业的上游产业,只有它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发展饲草业主要是加工好农林副产品,但是在农副产品的加工上,通过近一两年的推广,部分农民已掌握了青贮制作技术,制作青贮饲料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目前的青贮玉米秸秆粉碎机紧缺,且大多为小型机械。因此引进新型的牧草机械和青贮机械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前提条件。
3、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
垣曲县的畜牧业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存在,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在规模和效益上与当前发展畜牧业形势相比,差距都还很大,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发展养殖小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并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垣曲县把规模化养殖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引领性措施,在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和发展质量上实现较快提升、较大突破。规模化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对畜禽舍环境控制设备、畜禽疫病防治机械、粪便处理机械等机械的需求。以上机械垣曲县尚处于空白,因此引进新型的环境控制设备、畜禽疫病防治机械、粪便处理机械是加快垣曲县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防控疫情能力低
由于近年来周边区域不时爆发疫情,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全县目前为止未配备疫苗冷藏运输车辆,疫苗质量难以保证;路检、屠宰场、活畜交易场所、大型、中型喷药机械缺乏。
5、畜牧机械设备购置与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小。
农机具购置补贴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但垣曲县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和设施农业,农机具补贴大部分倾斜用于购买林果业和设施农业机械。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晚,且范围小,只补贴中型铡草机,其它畜牧业机械不在补贴范围之内。在对已建养猪大棚农机装备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所使用的料塔、清粪机、粪污固物分离机及消毒机等装备不规范,没有铭牌,因此不能纳入补贴目录,也就享受不到购置补贴了。有许多农民朋友都咨询有关情况,期盼能够早日享受购置补贴,县政府相关领导对此也十分关注。为此我们建议发展、壮大、规范养猪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厂家,也尽快能将生猪生产农机装备(包括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助力畜牧业发展。
三、今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建议
随着垣曲县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畜牧业己成为改善垣曲县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之路。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在畜牧业建设中积极作用,必将推动畜牧业逐步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手段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对我县畜牧事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积极筹措资金
目前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争取农机化发展的各类资金。同时,要坚持统一协调、捆绑运作的原则,统筹部门资金,按照以资代资的思路,以“公资”促“私资”, 合理使用资金,通过注入少量的项目资金集聚更多的民间资本,用于畜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投资,以农户为主导,促进农户滚动发展,满足畜牧业的资金需求。
2、大力发展机械化畜牧生产基地
由于农民养殖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圈养育肥和奶牛业的发展迅速,单靠传统的饲养,不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阻碍了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目前的畜牧小区,积极地向广大农民推广最新的现代化的机械,把农民能买、或者通过购机补贴、国家扶持能买的起,利用率高,先进实用的青贮机械,饲草料综合加工机械,还有剪毛机、挤奶机、防疫机械等机具引进来。大力引进推广粪便处理机械、环境控制机械、空气电净化自动防治技术、消毒除臭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机械、水器、助产器及清洗消毒品等机械。解决养殖小区空气净化、自动防疫、除臭、调空生长、预防空气传染病害等问题,加快高标准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促进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鼓励那些有能力、上规模的养殖大户购买,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扶优扶强,以政府部门从技术培训、资金支持为契机,来打造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的良好氛围,从而,逐步实现规模效应。在扶持和发展现有畜牧示范小区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为代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乡为突破口,引进推广先进的畜牧机械化设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畜牧业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动建立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畜牧业基地,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集中投资,重点扶持,树立典型示范基地,以此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畜牧业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区域性规模种养园区,发挥优势,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组建机械化畜牧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龙头企业内联农户,外联市场,是产业化调整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办好一个龙头企业,往往能带动一个主导产业,致富一方。垣曲县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抓住机遇,及早动手,围绕农机结构调整,改善农机结构布局,通过积极引进、推广与垣曲县畜牧业结构、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畜牧业机械,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垣曲县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市场牵动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拉动作用,逐渐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促使畜牧建设从单纯的生产领域拓展到加工流通领域,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4、建立机械化畜牧业服务队伍
农业现代化与市场竞争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服务组织体系的发达水平。因此,农机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突出社会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以饲草为例,饲草加工时间性很强,如不能及时加工,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农民再生产能力和积极性。由于我县大面积的种植玉米、小麦,机械收获后对麦草和玉米秸秆进行回收,用作饲草料,因此,饲草料的回收则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玉米秸秆粉碎,时间紧,劳动强度大,打捆机价格高,数量少,相当一部分畜牧养殖户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不去处理,对草料的浪费也极大,我们要依托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农机经营大户、种植大户,与示范基地有机结合起来,组建成畜牧业机械化服务队,积极为农业生产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进而促进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通过统一服务规程,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质量,为生态畜牧经济区畜牧业发展的诸环节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机械化技术服务,起好技术服务的典型示范作用,并以点带面,引导当地农业机械经营大户加入到规范服务行列,使周边农户受益,促进我县畜牧生产的快速发展。
5、完善社会化信息服务
农产品信息体系,引导着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层次高、渠道广、手段先进的优势,采取各种方法,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通过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销路的实质性引导,有效地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换;通过切实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我县农机信息定期发布,在县、乡建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和发布畜牧业机械市场动态,指导农民早日致富。
6、加快畜牧业机械化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机械化技术规程及畜牧业机械化作业标准体系,同时组织畜牧业机械使用人员和技术人员严格按作业标准和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要全面加强畜牧机械化适用人才的培养,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畜牧产业化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保障。要下大力气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尽快专业技术人员熟悉畜牧机械性能特点及发展动态,掌握必备知识。同时利用“科技之冬”等活动向农民宣传畜牧业机械实用知识。